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光熹帝国 > 东吴四大都督死因之谜(上)

东吴四大都督死因之谜(上)(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今后刘备则以南郡为跳板西进益州,再取汉中,最终与曹魏、孙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所以若不是鲁肃力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又竭力维持孙刘联盟,刘备没有了发展空间,那时的天下恐怕会变成另一种样子。

在曹操得到荆州之后,鲁肃主动联络刘备希望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

在面临曹操大军压境,江东集团一片投降声音的时候,鲁肃挺身而出坚定了孙权抗争的信心。

他是这么对孙权说的:“我们这些人臣投降曹操后还可以再混个一官半职,然而将军若是投降何以自处?“

这完全是对孙权的贴心话,孙权感动的说:“其他人说的那些话让孤异常失望,只有卿阐明大计,与孤心里想的一样。卿真是上天赐予孤的啊。“

赤壁之后,荆州成了孙刘曹三股势力的必争之地。吃了败仗的曹操保留了北面的南阳郡,及荆州首府襄阳城。刘备则占领了武陵、零陵、长沙、桂阳荆南四郡。而孙权占领的是南郡和江夏一带,恰恰夹在了两股势力的中间。

没人知道孙权是如何下令,鲁肃是何种方法杀死周瑜的。但是杀死一个拯救江东的英雄和自己的挚友,必定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

不过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对于已经走上江东人民对立面的周瑜,鲁肃还是选择了遵从君命。这也为今后他的死亡埋下了一个伏笔。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巴丘,享年三十六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他领兵把守东吴的门户陆口,负责处理荆州问题。

一方面偏居一偶的刘备希望发展壮大自己,而另一方面处于两股势力夹击的孙权也觉得颇为尴尬。

这时在处理的荆州的问题上,极具战略眼光的鲁肃力主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与江东集团形成鼎立之势,共同对抗曹操。

这是一个极大胆的战略部署,要知道南郡是荆州的战略要地,是周瑜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真刀真枪的在曹魏手里夺过来的。孙权眉头都没皱一下就借给了刘备。

这一“借“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刘备的地盘与曹操地盘接壤,成为了抗曹的前哨战,与江东集团互为犄角。

在听到孙权以土地相接刘备的事情后,正在写信的曹操竟然慌得连笔都掉在了地上。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自幼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为人喜读书,善骑射,体貌魁伟、性格豪爽。是东汉末年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提起鲁肃,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三国类的影视剧里那个老实忠厚,总是对诸葛亮与周瑜的计谋后知后觉的老实人形象。

实际上鲁肃的智慧并不亚于诸葛亮与周瑜,甚至他的高瞻远瞩的见识与宽厚的胸怀还高于这两人。他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大师,毫不夸张的讲,正是他一手创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么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早在鲁肃与孙权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鲁肃就炮制了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齐名的“榻上策”,向孙权提出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应该据守江东,以观天下。剿黄祖、伐刘表,占据长江一带,然后称帝建国以图天下。”的战略构想。

他的战略构想深得孙权的认同,故此今后的时间里把鲁肃当成了自己的心腹之人。就算江东重臣张昭多次说鲁肃年少轻疏,不可重用,可孙权仍然对鲁肃器重有加,不断的给鲁肃各种赏赐。而鲁肃也为了自己的这个战略构想,不辞辛苦的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