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楚殇(第2 / 3页)
“袍泽们!蒲烨不隐瞒你们,我军危矣,怕是再也不能回到楚国了!”蒲烨想明白后,心意决绝,既然回不去了,那就战死疆场吧。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不免阵前亡。自从参军之日起,蒲烨便没有想过苟且偷生。
“我煌煌大楚,帝高阳之苗裔兮,祝融的后代,楚人的身体里,留着高贵的血液,不屈的血液!”
蒲烨拔出腰间的青铜剑,指着秦军军阵:“为了大楚,冲啊!”
“为了大楚,冲啊!”
历次战斗,当楚军拼命的时候,野战之中,还没有人等挡住楚军。
远远的瞧着对面的秦军将领,不到二十岁,十分年轻,指挥若定,没有丝毫慌乱。
“难道,秦国真的是天命所归吗?”
儒家的学说,在楚国颇为流行。天下归一的思想,楚人不重视,但并不代表楚人不知晓。
春秋战国,各家思想相互争鸣,相互借鉴。有人认为,战国七雄并存的局面终会结束,最后天命归于能够实现统一的国家。
将领不惜命,楚人的血性彻底激发,恍若死亡前的回光返照。
战国时代的中国人,原来如此悍不畏死。
南方的楚国,这个时代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人。即使楚国学习了中原文化,内心深处,中原人仍然认为,楚人尚没有完全脱去蛮族的气息。
楚人不畏死,但秦人同样不惜命。
秦人自立国以来,几乎都在打仗,偌大的国土,硬生生的打出来的。
这个时候,蒲烨心里升起了一股无力感。
平原君、信陵君先后去世,春申君的年纪也大了,此次合纵的失败,更会打击六国攻秦的信心,只怕以后再没有合纵攻秦的机会。
楚国将才凋零,有才能的将领,没有好的出身,也得不到任用。反观秦国,优秀的将领如兰草,春风吹又生。
蒙氏一族,三代为将,而这蒙恬,不像是赵括,等成长起来,又是一名优秀的将领。
秦国自孝公以来,唯一能自给自足的人才,便是军事将领,而且,军功爵制之下,储备了不少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