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萧珏之怒(第1 / 3页)
两城都窝在兵家必争之地,而樊城在汉水北,挡在襄阳前边,更是屡遭征伐。城墙毁了建,建了毁,比襄阳破落得多,城里也多是些庶民、匠户、军户等。
曹皎顾淮骑着毛色漂亮的骏马,一看便知是富家子弟,着麻衣的多有避让,二人顺顺当当到了目的地,一家巷口的无名汤饼铺。
曹皎招呼顾淮下来,将马拴在门口的树上。
树旁一草棚,棚里有土灶,一妇人正在案上揉面,脚下蹲着一六七岁的女童,一根一根往灶里添柴火。妇人听得动静,偏头一看,笑道:“郎君又来啦。”
曹皎往挂在灶旁的藤框里丢了一把铜钱,催道:“大娘,先给我上两碗汤饼,我这兄弟午时没用食,眼下饿得慌。”
顾二代[重生]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
翻过一个山头,曹皎便不再畏手畏脚, 俨然是进了自家地盘, 兄弟你甭客气的地主姿态,领着顾淮呼啸而下。
路遇巡逻兵士不仅不拦, 还会恭敬地退至一边。
顾淮看得艳羡不已。对比他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才是正牌官二代风范啊。他在营内半年,也知晓些情况。此处大概独得上天宠爱, 风水好,挨着好几座大营。曹皎他爹也是校尉兼太守,原是跟前雍州刺史混的,如今也算一方人物。
顾淮懒得回嘴反驳。
两人进了棚后的食肆,里头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早过了用食的点,又因时值夏日,只稀稀落落坐着几人。
自佛法东传,椅、凳、墩于民间很是流行,此间便是矮凳配高案,曹皎走到角落,将顾淮往背朝门口的位子一塞,再盘腿坐在他对面。
曹皎一下来便急急吩咐人去取马,这当口,他皱眉盯了顾淮半晌, 嫌弃地说:“阿淮,你长得太打眼了,还是戴个纱帽吧,别耽误了事。我为人说话算话,入夜前一定得带你回来。”
顾淮摸摸自己的脸, 看在对方是在夸他帅的份上,没计较他的小题大做。
曹皎办事雷厉风行,不到一刻钟,两人已骑马奔驰在通往樊城的大道上。
顾淮那颗心, 随着颠簸而起起伏伏, 萧珏会怎么处治他?其实他也不算正规兵, 用不用军法,不全看萧珏怎么想。又劝自己: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他也正好趁此机会摸个底。
樊城与襄阳隔河相望,到了码头,出手阔绰的曹二代包下一条渡船,牵马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