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前后事(第1 / 8页)
《陆小凤传奇》系由金庸封笔后亲自替旗下的明报邀稿,有“盟主”传承的意味。
《天涯·明月·刀》因理念较为前卫,被中国时报腰斩,古龙引为憾事。
1976年,香港邵氏以《流星·蝴蝶·剑》为底本拍摄电影,开创了武侠电影的又一次高峰,也缔造了古龙的电影时代。
中国时报不得不向古龙低头邀稿,于是有了《碧血洗银枪》——古龙的王子复仇记。
1955年,熊耀华高二时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笔名古龙,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生涯。笔名由来:一说古龙一女友叫古凤,才起名为古龙。
1957年秋,古龙进入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就读夜间部英语科。
1958年弃学,与舞女郑月霞(莉莉)同居于台北县瑞芳镇郑家。为了谋生,他开始从事武侠小说创作。
1960年至1963年是古龙的潜伏阶段或试笔阶段,发表了《孤星传》、《护花铃》等十余部小说。由于大量接触外国文学,作品染有西方文艺色彩。台湾武坛以三剑客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为尊,古龙特意结交他们,还替他们代笔了几部。最重要的朋友牛哥(李费蒙)、牛嫂(冯娜妮)也在这段时间认识(后者也是古龙初中、英专的学姊),兄长辈如邹郎和胡正群也很照顾古龙。
1963年起,古龙接连发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武林外史》和《绝代双骄》等六部长篇,皆接近或超过百万字,质感也明显提升,遂跃登为四大天王之一。
简介:
古龙(1938.6.7—1985.9.21),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他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阐述其对中国社会的独特洞见,将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
一代大侠,江湖文豪,古龙的作品和人生,都在演绎他永恒的主题:勇气、侠义、爱与宽容。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了73部精彩的武侠巨作,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人物履历:
1964年至1966年发表的《浣花洗剑录》为古龙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其首次模仿了金庸《倚天屠龙记》中提出的“无招胜有招”,并且向《宫本武藏》等日本时代小说取经,探索武道(天道),另辟武侠蹊径,由此开始了古龙独特的武打描写方式。
《武林外史》奠定古龙武侠小说的“浪子”风味,强化了《名剑风流》的现代感。
《绝代双骄》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是第一部大红大紫的长篇武侠喜剧。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报邀稿《绝代双骄》,从此和古龙结为莫逆。往后近20年,倪匡每到台湾,就会和好哥儿们吃饭、喝酒、两人也常跨海打电话,诉说寂寞,聊到深夜。
1967年,《铁血传奇》(后更名《楚留香传奇》)破茧而出,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寓言于一身,自立门派,树立新派掌门人的标杆,也开启了往后十余年的黄金时代。
《多情剑客无情剑》再接再厉,成为武侠史上惊世艳俗的不朽名著。
1938年6月7日,熊耀华出生于香港(户口登记1941年出生)。
幼时曾住汉口,由于国共内战的缘故,熊耀华随家人移居香港,就读于德声教会小学。
1950年漂洋过海,熊耀华定居台湾,就读师院附中(今师大附中)初中部。
1954年秋考上成功中学(高中),熊耀华在这段时间大量写诗,投稿蓝星诗刊、成功青年等。
后来父亲熊飞(熊鹏声)因外遇抛弃妻儿,不久熊耀华亦离家出走,独居于浦城街,一度加入帮派,刀疤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