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白纱(第2 / 7页)
两位相公的话,这个更适合你,也适合让你多待几年,多历练一段时间。”
孟昔昭:“…………”
不得不说,崔冶是真敢想啊。
过了好久,孟昔昭总算把脑袋又伸回来了,他感慨道:“百姓知恩图报,本性纯善,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到这一点。”
什么刁民恶民流民,上位者给下位者起的外号,数出来能有一箩筐。
太子看他被晒的,额头上出了薄汗,便从怀中掏出一方雪白的帕子,替他擦了擦。天气热,但车驾里有冰盆,用的冰还是从南诏皇宫薅来的羊毛,大家都不心疼,重新享受了一会儿凉丝丝的温度,感觉周身已经舒适下来了,孟昔昭便喟叹一声,歪着身子,靠在了太子的肩膀上。
太子垂眸看他,见他一脸百无聊赖的模样,心里又开始产生一些不能写的念头。
他低下头去,正要食髓知味的,再次按着他,品尝那双唇的味道,而这时,孟昔昭冷不丁的开了口:“你说,等回去之后,陛下会给我升什么官职?”
在想通的那一瞬间,谢原微微的笑了一下,他长得本就与太子相似,此时,两人更是越发的相像。
谢原已经做好了决定,他和太子之间的气氛好像也没这么僵硬了,他甚至有心思跟太子开个玩笑:“是孟大人让殿下来劝说我的吧,我也算是沾了孟大人的光了。”
太子看他一眼,从他的话里听出来,他好像已经知道了什么,左右这位是自己的表哥,太子也不在乎他发现了,还特别理直气壮的回答了一句:“你知道便好,记得去跟二郎道个谢。”
谢原:“…………”
*
太子:“…………”
气氛正好,为何要提那个老鳖三。
好好的兴致就这么没了,太子默了默,先把憋屈的心情酝酿回去,然后才思考起孟昔昭的问题:“有三种可能。”
孟昔昭坐起身,好奇的问他:“哪三种?”
太子回答:“一,无人使坏,父皇也龙心大悦,再加上孟参政等人对你的表功,如此便可升你为正三品的官职,但做尚书,你年纪太小,恐不能服众,左右散骑常侍也是正三品,且在中书门下,虽是实权官,可到底还是要听
随行人员全部整装待发,车队再次前进,过了北城门,就算离开了隆兴府,北城门这边聚集的百姓比南城门还多,因为北城门这里,前些日子,刚立好了纪念碑。
孟昔昭当初说的是,谁捐款,谁就碑上有名,但他不知道的是,工匠们把他的名字,刻在了第一行。
百姓们一个劲的嚷嚷着,让他去看那个碑,然后又语无伦次的感谢他,让他以后有机会了,一定要再回来看看。
这些面孔有孟昔昭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临出城门之前,孟昔昭还是没忍住,从车驾里钻出一个脑袋,然后用力的对大家挥了挥手。
不知是谁眼尖,突然高喊一声,我看见知府大人了,然后百姓们的情绪瞬间激动起来,要不是有官兵拦着,他们还要追上来,继续给孟昔昭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