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蒲津关(第3 / 3页)
等待这些人离去之后,洪承畴脸上的微笑顿时不见了,他冷冷的注视着,留下来未走的知州许任成训斥道:“都快3个月过去了,蒲州城附近也只修建了20个灾民营地。
每个营地原本只容纳3000人,但是现在却塞进去了4、5000人。就这样,还有数千人宿于野地之中。更别提,营地之中污水横流,秽物密布,你就不怕营中爆发瘟疫吗?”
许任成连忙愁眉苦脸的为自己辩解道:“不是下官不尽力,实在是本地就近几处山林,都是富室大家所有。这搭设营地需要的木材,都需要去南面深山中去砍伐。
这砍伐木材不仅需要各种工具,还需要大量的壮劳力。可是大人几次下了严令,要求渡河灾民必须以家庭为最小单位,凡是孤身一人的青壮年,若是没有具保,就暂时不得过河。
这有家室的青壮年,大多不愿意远离家人前往深山伐木。是以,这安置灾民的营地也就落下了进度。
由此可见,本地仕宦家族之多,底蕴之深厚。本城父老,也央求我等向大人讨个情面。这赈济灾民固然是好事,但是也请大人考虑下本地百姓的生活。总不能因为陕西之灾,而让我蒲州受难吧。”
洪承畴回过头扫视了一眼身后的官员,然后才面带微笑着说道:“自龙门到潼关,正是黄河中段水流最为和缓之地,也是黄河上渡口最多的一段。
这些渡口之中,以龙门渡口、孟津渡口、我们下面的这个蒲津渡口,和下游的风陵渡,最适合大批人员渡河。
相比起其他渡口,又以本城的蒲津渡条件最好。虽说本处黄河河道为上下游处最宽阔,水面宽不过2、3里,河道倒有十里之宽。
但是因为此地水流缓和,反倒是最适合于修建浮桥的地方。借着唐时传下来的八对铁牛作为锚桩,有常年通行的铁索浮桥一座。
再有,这些灾民拖家带口的难以管束,我蒲州县衙总共不过百余衙丁,顾的了城内,就顾不了城外啊。
而大人委派的军士,每日忙着守护渡口浮桥的秩序,就已经自顾不暇了,那里还敢分散人手进入营地整顿秩序。”
再加上两座临时性的浮桥,此地每日过渡的人数可达数千人。蒲津渡东面有蒲州城,西面则是有三秦通衢之称的同州。
有这两处重镇护卫着这处渡口,不管是对面接收灾民,还是本地安置灾民,都不至于太过缺乏物资。
所以不是本官一定要选此处作为陕西灾民入晋的主要通道,实在是只有本地的条件,才能大规模的安排陕西灾民,让陛下之令落在实处。
至于各位担忧,这灾民过河后聚集于蒲州附近,恐怕酿成不可言之祸。也请各位父老放下心来,本官亲自赶来蒲州,正是为了安排,这些过河之后的灾民生活…”
在洪承畴的温言劝慰之下,本地的退仕官员和地方士绅的领袖,终于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下了城楼,返回家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