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挽明 > 第517章 锦衣卫存在的意义

第517章 锦衣卫存在的意义(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今日之大明,不管是东西南北的百姓还是士绅,都认为大明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了。

上层的知识精英们希望从思想上进行变革,从而带动整个大明社会的变革。如李贽这样的,希望打倒自宋代建立的理学体系,重塑大明尊尊亲亲的伦理道德。

也有刘宗周这样的,希望能够对理学体系进行一些修补,剔除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然后继续用这套伦理体系统治下去。

还有的,便是同张溥志趣相投的江南文士,希望复兴古文以改革科举弊端,走托古改制的道路的。

也有竟陵派、公安派一样,主张性灵说,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文人。

他略略等待了一会,待到下方重新安静下来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在你们参与培训的第一天,朕请你们吃这样的一餐,便是希望各位应当记住。

各位口中之食,身上所穿之衣,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乃是天下百姓省吃俭用,向朝廷缴纳的税赋,才有了朕和各位的吃穿用度。

是以,朕今日希望各位谨记,各位今后不管是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在为大明百姓守护这个国家,而不是为了保住一家一姓之江山…”

崇祯的话语顿时让下方就坐的学员和教官们面面相窥,他们不知应当如何理解皇帝的话语。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一句谚语,才最为符合他们的心理: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除了张献忠等寥寥数人之外,在座的学员不是出身于锦衣卫,便是出身各地卫所的世袭军官。

当然,不管他们再怎么变化,也无法脱离他们从小熟悉的儒家思想体系,始终是在这套体系内兜兜转转罢了。

而南宋理学发展数百年之后,其所制定的体系框架,牢牢的束缚住了这些文人的思维,是以明末想要变革社会的思潮不少,但是真正能够举起变革旗帜,拥有自己一套完整变革思路的改革领袖,却并无一人。

相比之下,大明建国200余年所蓄养之人才,尚不及熙宁变法时,宋神宗手中所拥有的名臣学士。

不过明末的士大夫们,可比北宋的士大夫们敢言的多了。这也使得,民间有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论流传着。而上至朝臣,下至平民,都对此视若无睹。

普通军士很少有读书认字的机会,而这却是这所学校挑选学员的条件之一。像张献忠这样家世不清白,认字又不多的军官能被选中,还是崇祯特别批准的,否则他只能去公开的警察学校进行培训了。

不管他们心里此刻对皇帝的这番话语有多震撼,也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神情。对于他们这些从小就被灌输了忠君教育的中低阶军官们来说,即便皇帝发布了再荒唐的命令,他们也会一丝不苟的去执行,这已经差不多是一种条件反射了。

而张献忠等几位非世袭军官出身的学员,在愕然了片刻之后,便陷入到了沉思之中。作为一个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崇祯所说的话语虽然令人震撼,但是仔细回想之后,却并非不可接受。

毕竟此时的大明已经濒临末世,朝廷对于民间思想的控制,已经到了极为衰亡的时代。

否则就不会有白莲教在底层民众中的迅速传播,也不会有上层知识精英追捧李贽这样的反道学思想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