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北港的新局面(第1 / 2页)
荷兰人放弃澎湖群岛上的基地,而中国人不干涉荷兰人在台湾的行动。正是在澎湖群岛受挫之后,荷兰人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局限性,开始转身经营起了大员港。
以一鲲鹏上的砦城为基础,开始兴建奥伦治城。把城堡取名为奥伦治城,这是为了向伟大的奥伦治家族致敬。但是在1625年拿骚的莫里斯去世之后,国内的共和派再次占据了上风,现在的巴达维亚总督就是一位共和派。
因此在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奥伦治城改名为了热兰遮城。在荷兰人的规划中,这座要塞城堡,分成内外两城,内城形方,共筑三层,最下层位于地面以下,作为物资储备仓库。
因此虽然此地开发较早,附近已经开拓出了10多个汉人移民村寨,维持港口的人力和物力并不缺乏,但是郑芝龙对于此地依旧不怎么看好。
就算是修建扩大港口和清理航道,也是犹豫不决,三心二意的。在郑芝龙看来,北方的鸡笼港、南方的大员港,才是台湾最为出色的优良港口,可以停泊欧式的大船。在次一些,则北面的淡水河也算是不错的内河航运码头修筑点。至于北港码头,投入巨大而回报却远低于以上这些港口。
不过,北方的鸡笼港和淡水河区域才开始从大陆移民,此地还处在当地土人的控制之下,想要将两个港口开发出来,投入的时间和资源必然是非常惊人的,光靠他的力量是完成不了这样的投入的。
更不必提,台湾北部已经被台湾拓殖公司所预定,有许心素的推波助澜,加上内府和北方各家商绅在背后出力,就算是他这个台海巡阅使也不敢去动这些人看上的猎物。
只有南方的大员港,虽然皇帝同荷兰人签署了贸易协定,让双方之间因为贸易而激化的矛盾缓和了下来。但是在协议里已经注明了,整个台湾岛都属于大明的领土,荷兰人所占据的大员港只能作为租借地。
挽明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
台湾北港位于现在被改称为北港溪的右岸,这座新建的港口城市,是以曾经的海盗据点为基础改建的。
当初作为海盗的据点,北港还是比较适宜的,因为北港溪入海口这段河道不但迂回,而且分成了许多分岔,除了少数几条可以通航之外,大多数都已经淤积成了浅水沙洲,不熟悉此地情况的船只很容易就会搁浅。
而北港码头又是一座内河码头,它距离海岸线还有1公里之远,入海口的沙洲和岸边都生长着茂盛的红树林。从海岸线往里望去,很难发现这里有一条可以入航的河流。因此它的隐蔽性远远超过了,更南面的大员港。
因为这项贸易协议的签订,荷兰人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在一鲲鹏上修建要塞的工程。虽然在郑芝龙派出人员的监视下,荷兰人的要塞并没有完全停止,他们以内部修建人员住所的名义,依然还在偷偷施工,但是进度之缓慢,就连郑芝龙也没有放在心上了。
大员港现在又被称为安平港,它原本是一处天然的海湾,因为外部有七块大小不等的沙洲阻隔,因此成为了台湾南方一处犹豫的港口。而想要进入这处海湾,必须经过鹿耳门。
鹿耳门是安平港西南沙洲群中最大的潮汐口,因受海潮冲蚀,遂成出入大湾的重要港道。港道迂回曲折,底部坚石堆积,暗礁盘结,大船不易通行,素有“天险“之称。
荷兰人修建的热兰遮城就在鹿耳门东面的沙洲上,扼守着这条进入海湾的航道。这座城堡开始建设之前,不过是一座简单的砦城。原先荷兰人并没有看上这里,他们更属意于台湾岛和大陆之间的澎湖群岛。
不过1624年荷兰人同明军激战了8个月,最终被明军围困于澎湖岛上,在李旦的出面调解下,荷兰人同指挥明军的福建官员终于达成了一个约定。
当初便是因为这一点,海盗们才把自然条件更为优越的大员港让给了荷兰人停泊船只,而给自己保留了北港。
但是当十八芝海盗集团被招安,北港成为大明在台湾的官方港口,也是郑芝龙设想中的大陆货物转口港时,北港先天不足的毛病就开始暴露无遗了。
北港溪终究是一条溪流,而不是河流。北港以下地段虽然可以通航,但是北港以上部分却因为水浅流急,而不能用于航运。
而且北港溪有着台湾大多数河流共同的毛病,流程过短,上游暴雨则下游洪水,旬月不雨则溪流干枯难以浇灌两岸开发出来的田地,甚至能够影响到下游港口的船只停靠。
最让人头痛的,还是洪水泛滥时从上游携带下来的沙土,不断的淤积在入海口,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沙洲,妨碍了港口的扩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