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争夺(第1 / 2页)
但要让他对着总参谋部一群年青官员俯首贴面,他又有些不服气。毕竟他现在可不是福建总兵,而是京畿都督府都督,是深受皇帝信任的武臣。不受皇帝信任,他又怎么可能率领京畿左近的全部军队呢?
不过当总参谋部成立之后,利用陆军军官学校吸纳各军的中低阶武官,顺便在各军中安插自己的嫡系,从而初步建立起了总参谋部对于大明各军的切实控制联系后,茅元仪等人顿时对总参谋部的观感有了极大的变化。
总参谋部的设置,不仅仅给孙承宗等人一个复起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在不受兵部和地方军头的牵制下,对于大明军队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从而恢复明军的战斗力,这显然是孙承宗等人一直的梦想。
也正因为如此,总参谋部对于陆军军官学校的关心,还远远超过了崇祯本人。毕竟师生、校友、同窗等私人关系组成的忠诚度,是远远超过了军中现有的上下级关系和恩主家臣之间的联系。
而茅元仪等总参谋部官员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之后,也顿时发觉了自己的回报是异常的丰厚。在以往他们只能对于某只军队的主将下达命令,如果越过主将向下级军官下令,不是遭到婉拒就是会被置之不理。
但是当一只军队被安插了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之后,总参谋部甚至可以直接把命令下达到连一级。有了陆军军官学校这个后盾的军官们,根本不惧怕主将的恼怒,甚至于主将想要给他们穿小鞋,他们只要发出一封书信,就能得到同窗或是老师的帮助。
挽明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
4*100的接力赛跑,最终还是落入了海军军官学校的队伍手中,去年大放异彩的燕京大学队伍,只得了一个第三名。
当然这也证明了,陆海军军官学校的体能操练强度并不是在应付,崇祯对于这个结局感到满意。他并不在意陆海军军官学校谁得了冠军,他只在意这两座军校对学员操练的成果,现在看来两所军校都干的不错。
但是坐在看台上的官员们显然并不这么想,京畿都督府以俞咨皋为首的官员笑容满面,而以茅元仪为首的总参谋部官员们则大多板着一张脸,毫无喜色。
如果说以往大明军队是军为将有的私军模式,那么今天被总参谋部改造过的军队,在朱由检看来,倒是呈现出了几分党军的风采。
总参谋部品尝过了陆军军官学校带给自己的好处,自然不愿意在军中出现其他竞争对手。除了已经无欲无求的孙承宗之外,其他参谋部的官员们都一致认为,海军军官学校同样应当置于总参谋部管辖之下。
然而这个要求理所当然的被崇祯给拒绝了,在海军管理机构尚未成型之前,朱由检显然不希望让陆军去操控培养海军军官的大本营,一方面是因为军中力量的平衡,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海军中培养出一批海上肉搏战的军官来。
海军军官学校于是被转到了京畿都督府的管理之下,不仅仅是因为京畿都督府的官员们大都来自于福建和浙江,更因为京畿都督府组建完成之后,崇祯就收回了直辖都督府的权力。未经他这个皇帝授权,总参谋部无权干预京畿都督府内的一应事务。
俞咨皋虽然指挥作战不行,但是对于官场上的那些事情倒是了如执掌,更别提他背后还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工部尚书吴淳夫出谋划策。俞咨皋很清楚,因为他水师出身和南人的背景,想要在总参谋部中出头,那基本是没什么指望的。
经过了近2年的发展,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完全成了总参谋部最核心的嫡系机构,总参谋部的新成员都需要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培训一段时间,而各期的军校毕业生,也是总参谋部控制和整编大明军队的核心。
当崇祯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并做了一次对京营整编的示范之后,新组建的总参谋部成员们立刻就明白了,陆军军官学校是做什么用的了。总参谋部刚刚成立的时候,从孙承宗到茅元仪等人,都以为这不过是五军都督府的一个替代品。
虽然五军都督府有治军之权,但是在兵部和地方军头的联手架空下,其实已经成了一个赡养闲人的养老机构。朝廷任命的五军都督府都督,平时管理将领还能仰仗朝廷的权威,让那些地方将帅听命。
但是让这些都督们带兵出征,如果不是从地方实力派提拔上来的都督,他们连自己指挥的军队军官都认不全,又凭什么让这些将士在战场上听命呢?毕竟大明的军队可以听从五军都督府的命令,但是敌军难道会听么。
因此在孙承宗、茅元仪等人看来,如果皇帝只是想要设立一个新机构取代五军都督府的职权,那么其实不过是多了一个养人的机构,对于大明军队**横行,战力低下的现状是不会有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