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挽明 > 第26章 舆论战

第26章 舆论战(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丰城侯李承祚一边让不少勋贵和士绅出面,状告京城内的一些小报内容污浊,不是描写色情就是宣传迷信,甚至公然宣扬白莲教的教义,这不是在皇帝眼皮底下谋反么?

北京市市长刘重庆对于这些勋贵士绅的施压自然不敢怠慢,只能命令市政厅的官吏对各种小报进行查封,对于屡犯不改者处以劳教。

迫使官府对京城各类小报进行控制之后,丰城侯等人又联合筹措了一笔款项,对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小报进行收购,并命令他们刊发攻击守旧士人的文章。

而且,丰城侯等人还购买了京城不少印刷厂和大量的印刷纸,迫使支持守旧士人的小报断刊或抬高成本,使得京城百姓选择其他更为廉价的小报,当然这些小报都是支持学生们的。

在这种连环打压之下,不过3、4天功夫,原本稳居上风的守旧士人们的声音,便迅速从京城百姓的耳边消失了。

作为大明首善之区的京城,因为外来商人和官员人口迁移的关系,原本识字率就远远高于北方地区,只是略低于江南的几个富裕城市而已。

按照崇祯元年对于全城人口的调查,能够写自己名字的男子高达60%,能够写自己名字的女子则是43%。而认识几百字,可以读写简单信件的人口,大约在35%左右。粗通文墨,能够看懂朝廷诏令,还能记账的人口,大约在20%左右。

到了崇祯三年初,认识八百字,可以读写白话文文章的人口,已经上升到47%。在这个将近百万人口的都城,这个识字人口便达到了惊人的40多万。

京城识字人口的上升,加上崇祯连续对京城娱乐事业的打击,使得京城百姓一下子失去了平日里最爱的赌博和色情娱乐,他们不得不给自己寻找新的娱乐项目。

由于造纸工坊的大量修建,在加上印刷业的发展,照明工具的成本不断下降。白话文小说、报刊等文字类的精神食粮,便成了京城百姓晚间最为广泛的一项娱乐消遣。

再加上一部分纺织工坊的工坊主主动打开了工坊大门,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乡老入内参观,以证明工坊内并不是什么诲淫诲盗的场所,只是一些女工聚集劳动的地方。

京城百姓们因为舆论争论而生起的不安,终于慢慢释去了。守旧士人在京城百姓之间引发的舆论战,终于宣告全面失败。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了朝廷,希望能够在朝堂上赢得支持。

看着在舆论中稳站上风的,投资实业的勋贵和士绅们,朱由检虽然大为开心,但也不由生出了一丝警惕。

虽然他希望新兴的工商业势力能发展起来,但是他可没想过要让他们发展到不受限制。(未完待续)

而京城内大量工坊的修建,也使得京城百姓的收入开始不断提高,这使得他们开始消费的起廉价的读物和煤油、蜡烛等商品。正因为京城百姓出现了这种需求,便使得朝廷对于报刊读物的禁止,始终无法获得什么成效。

特别是当大明时报推出了广告这一盈利模式之后,市场上的小报经营成本就更低廉了,小报的种类也就发展的更多了。而不管是经营这些小报的文人,还是朝廷的一部分官员,都认为百姓有自由说话的权力,朝廷不应该强行禁止这些小报的运营。

这些官员的态度,也使得一部分小报的创办人即便是被官府抓住了,也很快就被释放了出来,只是被没收了一些没有售出的报纸了事。执法既然不严厉,而经营小报又所获不菲,屡禁不止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状况了。

当燕京大学同维护伦常观念的士人发生冲突时,最为兴高采烈的不是旁人,正是京城的这些小报业主们。不管是报道双方冲突,还是收了守旧士绅的钱财,帮助士人说话,都给他们带去了不小的盈利。甚至不少小报还借此扩大了影响力,从数百份的无名小报,迅速发展到了上千份的街头报刊。

不过当勋贵和京畿的地主们开始插手这场舆论战之后,守旧士绅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顿时就翻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