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挽明 > 第212章 宁远城

第212章 宁远城(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宁远到锦州的这200里防线,在明军怯于野战的状况下,就是后金军队来去自如的原野。现在的局势就是如此,后金军队出现在了锦州以西之后,两地之间的联系就被截断了。孤悬于宁远防线之外的锦州,就成了明军的一个要害之处。

不出兵救援就是伤了军心,出兵救援就有可能落入后金军队的陷阱。不过现在考虑这些,似乎对局势也没有多大的帮助了,因为满桂已经带着军队前去支援锦州了。

站在孙承宗身后的大小官吏们,和孙承宗一样都默默的注视着通往北面的官道,似乎大家都在等待着什么。也不知过了多久,城楼上的官员都被寒风吹得脸色发青鼻头红肿,但是穿着单薄的孙承宗站在城头始终一动不动,这些官员们也不敢有所动作。

直到远处官道上出现了几骑身影,孙承宗身后的官员们才仿佛活了过来,“来了,来了,看来是和满帅联系上了…”

孙传庭也松了口气,上前走到孙承宗面前劝说道:“孙总长,有消息传回来就好,还请总长回楼内休息休息,现在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能倒下啊。”

宁远城依山傍水,距离东面的海滨大约十余里,出城东南近沿海地带为平原,出城西门多为丘陵,再往西北去就是山区。作为宁锦防线的起点,这座占地约64公顷的小城,可谓是五脏俱全,不管是军队还是地方衙门,都在城内占有一席之地。

完整的宁锦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宁远城经松山、锦州,抵大凌河。这其实就是孙承宗当初设想的,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以土木工程去抵消后金野战上的优势,从而恢复辽东故土的战略想定。

不过自从崇祯登基之后,谋求和后金妥协,承认后金所占据的辽东土地的事实。那么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堡垒推进战略自然也就被废除了,大明对于后金模棱两可的战和之策,终于清晰了起来。

既然崇祯愿意背丢失国土的骂名,原本迫于道德压力不得不支持收复辽东的官员们,很快就转变了态度。毕竟积极支持辽东堡垒推进政策,虽然能够让辽西将门和兵部的一些官员获得好处,但也同样损害了一大批官僚士绅的利益。

修筑堡垒的资源和人力,光凭规定之内的国税可支付不了。辽饷一年比一年庞大的数字,虽然大部分被转嫁给了底层百姓,但是随着底层百姓的不断破产,这些额外税收的压力便开始向中小乡绅身上蔓延了。

孙承宗拢了拢自己的斗篷,脸色却没有轻松下来,他对着孙传庭吩咐道:“伯雅,联络的信使回来,就带到城楼内来,其他人先让他们回去办事吧,晚上再召集大家讨论关于和满帅联络的事务。”

前往联络满桂的使者并没带回什么好消息,他们在杏山时就遇到了后金的游骑,费尽力气摆脱之后,越往东去后金的人马就越多。最后在距离松山不远处,遇到了后金的大队人马遮蔽了道路,终于无法继续前进,不得已下只好退了回来。

孙传庭顿时有些焦虑的问道:“这么说,你们根本没有同满帅联络上了?”

使者迟疑了下回道:“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在退回来之前,还是看到了满帅的旗帜,就竖立在松山之上。按照卑职的猜测,满帅应当是被围困在松山上了。”

孙承宗突然发问道:“将满桂四千人马围困在松山,后金出动了几面旗帜?你们返回时,究竟是避开了后金的游骑,还是他们有意放纵你们回来的?”

孙承宗当日在朝中主张堡垒推进政策,也不是没有被言官们猛烈批评过的。因此崇祯废除了这个耗费巨大,但有没有什么成效的堡垒推进政策时,反对的声音并不是那么不可克服。

只是崇祯虽然废除了堡垒推进政策,但也无法将辽西走廊上的军民移入关内,因为关内已经没有土地分配给这些辽西军民了。为了让这些军民在辽西走廊上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危,关外重新设置防御阵线也就顺理成章了。

站在宁远城北门的城楼上,孙承宗默默的打量着以宁远城为枢纽的宁远防线,这里现在就是阻止后金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至于锦州,只能算是一个探出的据点。

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兵力和防御阵地的布置也就有了一些偏差。比如原本重兵驻守宁锦两地,宁远到山海关之间就比较空虚。但是现在山海关外却变成了以前屯到宁远为防御重心,锦州则成为了一个监视后金动向的桥头堡。

如果不是锦州附近的良田众多,辽西军将和百姓一直不肯放弃,以崇祯的性格,大约早就把锦州军民移到宁远附近了。现在辽西军民似乎是得了一点甜头,但也使得锦州成为了一座孤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