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挽明 > 第432章 比武和瓷器

第432章 比武和瓷器(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改良机器和使用煤炭燃料,使得景德镇瓷器产量的上升之余,也使得粗瓷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开始成为普通市民能够大量消费的厨具。而精瓷也开始固定于六、七角一件,上品则从1、2元到百余元不等。

总之,在陶瓷地砖和陶瓷卫生器具没有烧制成功之前,光是传统瓷器的年销售量就已经达到了近500万元,税收为15万元。于此同时,宋应星不仅整理出了陶瓷烧制技术和市场上的陶瓷品种分类,还建立了陶瓷技术学院,打破了原先父子、师徒相传的技术陋规,这极大的促进了陶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和日用陶瓷的分类雏形开始出现,意味着更为专业化的瓷器工人出现了。加上各种替代人力劳动的水力机器,在景德镇瓷工没有增加多少的状况下,各瓷器厂的产能却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宋应星对于这些整理出来的瓷器技术和水力机器制作方式并没有敝帚自珍的念头,在是上书崇祯,认为应当在大明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宋应星认为,粗瓷的技术含量不高,如果能够在使用地进行制造,那么附近的百姓就能够买到更为廉价的瓷碗。

而陶瓷地砖和陶瓷卫生器具对于原料的要求不高,如果能够在交通方便的福建进行制造,不仅容易运输至各地,福建的众多河流也可以加以利用,制造出比景德镇成本更低的瓷具等等。

从武道馆返回精舍,正准备去洗澡的朱由检突然叫住了王承恩说道:“王伴伴,你去同冯铨说一声,让他从海关调拨一些银两出来,准备明年在北京举办一场东亚运动会,邀请各国派出人员参加,另外再举办一场围棋大赛,以促进我国同东亚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王承恩虽然不知道皇帝的用意,但是却很快的应承了下来。在他看来,皇帝吩咐的这些事情,就是想要让京城热闹热闹,这才是皇帝该有的兴致。

八月十三-十五日,崇明岛及上海再次出现了大风,大风引起的潮水又一次冲垮了崇明岛的外堤。这一次的潮灾比起五月份的那次还利害,把整个崇明岛的低洼处全都淹没了。不过由于此前低洼处各村听从了朝廷的命令,在村子边上修建了高大的土墩,岛上又建立哨警制度。

因此在外堤被冲破的时候,就已经把大部分村子的村民给叫醒了。虽然村子被潮水给冲跑了,但是大部分村民都躲上了土墩,等到了宋应升从上海派来救人的船只。这岛上的数万百姓,最终只损失了十分之一人口。

一年之内连续遭受两次大灾,死亡的人口超过五千,这样的惨剧终于让崇明岛的百姓醒悟了过来,朝廷立主修建环岛石塘并不是想要巧令名目从他们身上捞钱,这的确是关切到自身利益的工程。

朱由检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提议,在他的建议下,景德镇开始派出工匠向各地传授制瓷工艺,并收取专利授权费用。福建、广东、上海、山东开始筹建或扩大瓷器厂了。(未完待续)

而此前在当地一些大户煽动下,拒绝崇明岛并入上海市的民间舆论顿时消失了。崇明百姓反而摇身一变,成为了支持崇明岛、上海、嘉定及松江各县并入上海市的坚定支持者。宋应升因为应对灾害措施得当,也被相邻地区的百姓们所称颂。

上海警备一师在五月份出兵救灾时还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在获得了来自总参谋部的嘉奖和被授予了模范师的称号之后,在八月份接受命令出兵救灾时就积极多了。

之前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去救灾,也是因为自己是外地人,和本地百姓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犯不着要冒险去救不相干的人。不过现在么,得到了这么多荣誉之后,他们终于认可打仗和救助百姓抵抗灾害是同等重要的任务。

而且救助百姓可比冒着敌人的箭雨冲锋强多了,不仅能够获得战场上的荣誉,还能得到受灾百姓的感激。不知不觉之中,原本一直被喊成北方佬的上海警备第一师,渐渐同当地人熟悉了起来。

就在宋应升一步步整合地方势力,把崇明、嘉定、上海、松江合并为上海地区时,他的兄弟宋应星在景德镇,联合官窑的工匠烧制出了大块的陶瓷地砖和陶瓷卫生器具,还有更为精美的骨瓷。这数年里,景德镇的瓷器年产量提高了将近一倍,达到了二千五百万件,其中一成为精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