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节奏表传书(第1 / 4页)
“……救民于水火,民亦感皇恩浩荡……”
“救”字下也被画上痕迹。
杨辰继续往下看,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个“我”字。这是臣子给皇帝的奏表,用“我”自称也实在不尊重。杨辰蹙眉细细看去,突然双眼一亮:
“……臣两河道巡察使杨学宗拜闻……”
她抬笔,在“杨”字下画上标记。
杨辰知道自己是走不出去了。那两个宫人看得很紧,她在屋里一有响动就会出现探视。殿外昼夜都有侍卫巡查,她就算侥幸能出得了大殿,也绝对走不出十步之外。
如果外面守着的是上官青云,那就另当别论了。可她不敢冒这个险。
现在她只有两个指望。第一,就是周穆儿够机灵,去内侍省找江禄追查她的下落。不过杨辰对此不报什么希望——晨霜去弗居阁为她取东西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想好了一套说辞来打消众人的疑虑。第二,就是她手中的这封奏表。
这些天以来,奏表,已经是她和外面联系的唯一渠道。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杨辰发现韦皇后对她还算信任,起码她批复过的奏折不会再拿回去看一遍。这就给了她机会。这些奏折中,有一封就是来自崔湜的。她已近在手中扣了三天,就是在等一个机会。
希望崔湜能够明白。
杨辰又在奏折中随意找了几句话,在下面表上朱砂,如此那四个字就不算明显了。但是仔细分辨还是能看得出。杨辰将杨学宗的折子放下,又找出崔湜的折子,换了一支笔,蘸上黑墨,在折子最后加了四个字:查杨学宗。
她模仿崔湜的笔迹可谓惟妙惟肖,只怕连他自己都看不出来。杨辰不禁一笑,继而又想,他可千万要看出来才行。
这一切做好,杨辰便将这两个折子一上一下分开放置。所有批复过的奏折都会在第二天送往中书省,再由中书省发往各个官员手中。所以。这两个折子都势必会经过崔湜之手。杨辰微微舒了口气,现在就看崔湜能不能发现其中玄机了。
今日机会来了。杨学宗巡查黄河水患,已经递了折子上来。杨辰将奏表展开,在其中细细看着:
“……是以黄河之患尤甚,倍于猛虎多矣。若其不查,社稷难安……”
杨辰在“倍”字下画上了一道朱砂。
“……官员吉者赏之,不查者囚之……”
她又在“囚”字下画上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