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祸临头!(第2 / 3页)
“从济北王来看,其乃王上的侄子,尚且对皇帝如此忠诚,可见天下大多刘姓诸侯,对朝廷并没有异心。”
“这些个平庸之辈,不足与谋,寡人单凭淮南,徐徐图之,可成大事。”
“那王上之言,就差之甚多了!当年高皇帝为何能坐大反攻,最后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不因别的,就因天下诸侯咸归麾下,以众敌寡,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纵有霸王之勇,也无力回天。”
“哦?依将军看来,寡人难道只能屈守寿春了?”
“不不不,微臣是以为,若是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大王可命人矫予丞相、御史大夫书。
本来他完全可以向朝廷检举淮南王的阴谋,但真的要走出那一步,他始终过不去心中的那道坎,违背初心,是那么艰难,毕竟刘安对他有知遇之恩。
反之,他也可以选择与刘安一起反叛,但显而易见,这看着分明就是一条不归路。
一年多来,他也总是寻找各种借口来躲避这个棘手的问题。
一来二去,刘安对他有意见了。
所以今日他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于是反问道:“王上已经做好准备了吗?是否必须要和朝廷翻脸?”
就说皇帝将要迁徙诸郡国豪强于朔方,然后等把他们集中到一起之时,直接拘捕他们,以作人质,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天下没有不惶恐的。
那时王上举事起兵,扫目望去,难道还怕他们不响应么?”
刘安点了点头,赞许道:“不失为一条妙策,而此事真要做起来也不难,寡人早就制好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印信,现在看来,正好派上用场。”
这些够么,大概也许可能是不够的,伍被还有话说。
“王上既然起事,可知道咱们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吗?”
叹了一口气,刘安道:“实在是刘彻两次推恩,意图肢解淮南,接着又削县纳入郡,此为步步紧逼,寡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那臣倒有一计可说。”
咦!这是刘安第一次听到伍被主动为起事献策,眼睛立即亮了:“将军是不是有什么妙计,说来听听吧!”
“王上,你可曾听说济北王向陛下献泰山之事么?”
“怎能不知道呢?这个没有骨头的东西,枉为齐王之后,丢脸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