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朕不想杀他(第2 / 3页)
推荐小说:
说实话,真正比起其他的官员,虽然他在刘彻身边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了解皇帝的个性,或许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官吏腐败。
所以,
他消消失去不求生的奢望。
况且,眼下正是夏秋时节,因此处决的日子将很快到来……
不错,关于主父偃的审理结果连同狱词,几乎没有丝毫耽搁,几天后就送到了刘彻的案头。
话毕,但汲黯十分了解张汤的官品,知道单靠自己是很难说服他的。
所以在与张汤争论过程中,他一直在寻找可以支撑自己的说法。
“仔细想想,在下还记得,当初高皇帝七年(公元前200年)曾有制曰: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两千石,两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
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必律、令以闻。
很显然,就是此案既然一时不能判决,在下以为,应当奏明陛下去决断。”
刘彻心里很清楚,这毕竟是一个有大功于朝廷的大臣,他的计策打破了自文帝以来削藩不力的局面,他不能不认真慎重对待。
于是乎,在主父偃解到京的第五天,他就分出了时间,直接在未央宫宣室殿召集大臣议决此案。
而除了张汤、汲黯外,丞相公孙弘也顺其自然地参与了进来。
之前的话,刘彻也详细地阅看了张汤和汲黯的奏疏,而且比较认真地查对了适用本案的大汉律令。
他在反复研究了狱词,而且综合了各种文字和口头依据之后,然后对汲黯办案的实事求是与张汤酷严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就这样,
主父偃再一次被分配了命运……
当牢房的光线越来越暗时,长安的夜晚即将拉开帷幕。
牢门打开之时,有狱卒送来了牢饭,再吃一吃,那粗糙,那味道,已经让他不堪忍受。
没有心情吃了,简单地吃了几口之后,他又接着想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