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张汤的遗书(第3 / 3页)
推荐小说:
当真一无所求,
一心唯权……
刘彻看着奏章,手抚腮帮沉思许久,终于决计对瘗金一案重审,要诏命将庄青翟、朱买臣和王朝等人下狱审查一番。
消息很快传到丞相府,当晚,王朝和边通,一个在府中饮鸩,一个在郊外林子里悬梁。
朱买臣没有走,他一直陪着庄青翟……等着廷尉府的拘捕。
刘彻从牙齿缝中发出冷叹:“莫非此案真……有隐情!”
赵禹进一步上前道:“这是廷尉府审理此案的奏章。”
廷尉司马安在他的奏章中说,张汤死后,他还奉诏去查看了张汤府邸,他全部的家产一共加起来,不过五百金,甚至这办理这丧事都很艰难。
灵柩摆在厅堂,用幔帐隔着,棺木十分平常,与普通百姓无异,而且还是有棺无椁,惨淡万分。
因为张汤获罪的原因,还可能是他生前伤人太甚,做事做绝,以致于意然没有人来吊唁。
他对参与构建伪证的行为没有后悔,因为他当时的目的就很明确,他要为东方朔报仇。
尽管他知道东方朔所犯罪行绝不容赦,与张汤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他还是不能容忍,不能容忍张汤杀了他。
他之所以面对张汤一次次的欺凌而忍耐,恰好就是为了等这个机会。
事情做了便是做了,
怕?没必要。
张母面对廷尉府的询问,竟然没有泪水,话语中还透着女人的刚烈。
“别的不敢说,可我儿这清廉,却是青山为证!妾身绝然不相信,他会去伙同巷闾小人,盗掘先帝陵寝瘗金!”
司马安发现,张母也是个奇人,把张汤的尸体运回府上时,竟是用的牛车。
这让他很费解,一个为达目的而不惜刑讯逼供、诬陷政敌的张汤,与一个洁身自好、家无积蓄的张汤是怎样重叠在一起的呢?
那些无奸不贪、枉法必贪赃的议论为何就被张汤打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