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收粮(第2 / 3页)
村民们想的不是这批猪崽的成本是多少,而是算的是它们能卖多少钱。
吴诗敏也怕他们误会,特意跟围观群众解释了一遍,她这批猪崽是她赊账赊来的。
早在下定单之前,她就加盖了猪圈,只不过因为陆家的地盘一直往外扩,已经把原本的自留地都给占用了。
猪崽有了,粮却不够,吴诗敏甩开膀子准备收粮!
再过半个月,今年的地瓜苞谷都该下来了,有新粮谁还吃旧粮?当然是把旧粮卖了换现钱。
这次猪崽多,吴诗敏也没藏着掖着,大把的收,连苞谷芯子都不放过,只是这玩意值不了几个钱,而且各家各户都有畜生,出的人并不多。
半个月不到,各类粮食就收了有两万多斤。
这里面不止是红河村的,还有他们隔壁村的收了风也挑着担子过来卖。
她闹这么大动静,连镇长都收到了消息。
换个一般人,镇长肯定要出个警告什么的,粮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不允许私下倒买倒卖。
可吴诗敏收粮只是为了自家的猪,而且她这量说大也不大,也就在乡下听着吓人。
有人反应就代表有人关注着这事,一看红河村的村长屁事没有,立刻就有了跟风的人。
他们倒是没本事拉三十头猪来养,但做个二道贩子,便宜收了粮再卖给村长这事还是干的出来的。
于是吴诗敏接收的量越来越大。
这事镇长有持续关注,他看的眼皮直跳,她这么做是真的没问题?反正他是不敢管的。
不光不敢管,有事还得替她兜着。
不然省城那边还来一趟人,遭罪的还是他。
除非哪一天,省城那边的人倒了……
刘芳憋了一肚子的秘密,谁也没敢说。
当老三媳妇从墙上打开一道门,她走进门里一看,堆的全是粮食,有拿口袋装着的,也有就这么散在地上的。
这门到底是啥时候修的?
后来,老三媳妇跟她说,里面放了五万多斤苞谷粒!
吴诗敏只收苞谷粒跟地瓜,地瓜都拿来喂了猪,而苞谷粒绝大多数都让她藏在地窖的一扇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