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人情(第3 / 3页)
王徽心里还是满意的。
这样忙活下来,总有个把月才消停,到了永嘉二十年六月下旬,人了夏季,天气已十分炎热的时候,金察首领、柔然左谷蠡王及长子的献俘车队才终于从鹿邺出发了。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幸好皇贵妃膝下只有一位公主,并无皇子,不然只怕这局势就会更乱。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北方边塞又出了这样一位年轻的将星,还偏偏就是如日中天的皇贵妃的表妹。
若说这女子会仅仅止步于参军之职,便是大同府知府大人,也有点不大相信了。
#
大军凯旋后又过了五六日,王徽不仅没有闲下来,反倒更为忙碌,初时还只是些芝麻绿豆的小官前来打打前哨,而到了这几天,每天接待的官员却是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更别提她的嫡亲表姐还是统御六宫的皇贵妃,更与京中其他权贵有着密切的联系……
张之涣和知府大人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起身,就要给县主行礼。
王虎连忙拦住,连连作揖,好容易劝得两人重新坐了回去,这才恳切道:“将军、知府大人千万莫要如此,而今徽为将在外,县主封号不过是个虚名,我不过是阳和大营里的一名小小参军,两位上官如此,可是要折杀我了……”
如此又是一番客气谦让,互相吹捧一番,这个话题才算揭了过去。
只不过知府大人对王徽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之前也就是欣赏欣赏人才,还带了那么一点点的惋惜和轻视,寻思着到底不过是个女子,打仗再如何厉害,终究是投错了胎,这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
而太原府自然也不会没有表示,宣大总督本人虽未亲临,却派了身边第一近人,也就是山西行省布政使,来到了鹿邺,与张之涣等人共同商议献俘事宜。
布政使大人虽说是总督的副手,却到底也是从二品大员,只矮了总督半品,总揽一省行政事务,算得上是封疆大吏。
总督派布政使前来,足以体现他老人家对此次献俘的重视了。
布政使自然不可能只身前来,来了之后更不可能只劳动阳和所一干人等。整个大同府各级官员都热闹起来,今天这个请酒,明天那个应酬,后天又有地方官员文士办了诗会酒会文会,就连各位老爷们的后院也是一样忙碌,女眷们也是倾巢而出,互相串门走动联络交情,为自家夫婿子孙添柴加火。
王徽和下属们作为主要功臣,自然不可能去后院跟夫人们交流,被张之涣领着喝完这家的酒又去吃那家的肉,忙得连轴转,这些日子里大小应酬不下百场,除去人际历练之外,也不是没有别的收获,一个个酒量倒是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听到她的真实身份,这才不由自主郑重起来,作为大同府知府,他也向来是宣大总督颇为倚重的臂膀,排在前头的也只有布政使一人而已,对于京中的局势,还是非常了解的。
县主不县主的,还真就只是个虚名,可怕的却是她与后宫中皇贵妃的关系。
自打去年腊月中宫倒台之后,虽仍顶着皇后的名头,却早被圈禁在了宫中,便称纸片人也不为过,太子行事也越发低调,等闲再不出面理事,据说最近甚至带了太子妃和淮阳公主移居京郊别院,躬耕陇亩,美其名曰“纵情于山水,寻乐于农桑”。
皇后生父兵部尚书穆世昌乞骸骨,早回了老家,如今的兵部尚书是陈德妃的兄长陈照,看似是吴王党中人,却也是个韬光养晦的,平日朝会都能睡过去,从未奏过一本,也从未发过一言。
后宫大权独揽于皇贵妃付氏一人之手,朝堂上倒仍旧是丛国章和万衍分庭抗礼之势,只是这后宫中的微妙变化,多少也搅浑了朝堂这池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