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秘辛(第1 / 4页)
不一时,钦差大人司礼监秉笔太监张瑾公公就在宣大总督、布政使、按察使等高官的陪同下来到了卫所衙门,一声静鞭响过,院内再无人说话,只一径跪伏于地,静悄悄听着张瑾宣旨。
王徽冷眼看着,心下就忍不住感叹,到底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蒙昧时代,不靠法治靠人治,上头下一个号令,下头就得立马照做,执行得如此迅速……
这要搁在银河帝国,别说歇市半个月,哪怕只有几分钟,整个国家体系就都要大乱一番,一场席卷全银河系的经济大萧条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过今时毕竟不同往日,王徽的目的就是要让金陵派钦差前来封赏自己,大家伙儿知道这码事就成了,至于亲眼看见的人有多少,倒是无所谓。
就在这样一片忙乱中,钦差使队于八月廿三抵达了阳和口。
这日一大清早,卫所衙门横七纵五镶铜浮沤的朱红中门就打开了,指挥使骁武将军张之涣领了一众下属部将,恭恭敬敬跪于院内,等候钦差宣旨。
女主称帝纪实
去往北疆的钦差队伍七月下旬出发, 走水路沿运河北上, 到底是钦差, 怎么也要摆足排场,沿途各省司官员一溜接待下来,也足足迁延了月余,直到八月底才抵达鹿邺。
仲秋已过, 秋节早至, 塞上自比江南寒凉许多, 木叶萧萧而落, 草黄马肥,全是一派天地始肃的风光。
钦差抵达的前几日,宣大总督、山西行省布政使、按察使、大同府知府、鹿邺县大小官员陆陆续续提前到了, 鹿邺虽为北疆重镇, 然而毕竟地处边陲, 自古以来偏僻贫瘠,大楚又历来重文轻武,三百年来十二位帝王, 派去北疆的钦差两只手数得过来,此地百姓又何曾见过这样多的贵人扎堆?更何况还有金陵来的天使,一时间群情高昂, 扶老携幼奔走相告,齐刷刷涌来看热闹, 不出两日工夫, 阳和所周边的茶楼酒肆客栈就都被订满了。
眼看人越聚越多, 宣大总督坐不住了,生怕自己下辖的地界闹出笑话来,在钦差跟前丢人,索性亲自下令,钦差大人盘桓鹿邺期间,全县戒严宵禁,除附近居民之外,闲杂人等不许靠近阳和卫所衙门方圆十里之内,违者轻则罚银百两,重则不设上限,根据罪情轻重斟酌量刑。
王徽长乐县主的身份早已不再是秘密,不单隋诸之流继续加大拍马屁的力度,就连孔铎这样的人也不敢再动什么歪心思了,一个个安静如鸡,老实得不行。
张之涣则是欣赏里头还带了几分恭敬,在院中往下跪的时候还非要拉着王徽领头,排在自己前面。
王徽坚辞不允,只说大营之中只看军功不看封号,便算是升了衔,自己也还是将军的下属,将军依旧是阳和所都指挥使,末将立再大的功劳,也是将军的马前卒,决计不能跪在将军前面。
好说歹说,最后两人也都笑开了,便各让一步,张之涣仍旧领头跪着,王徽则次之,排在众位副将前头也就是了。
而她手下九个下属也都列了席,跪在副将们后头,毕竟这次钦差北上乃是论功行赏,不独封赏王徽一人,其他人也都有份。
直到钦差离开之后方能解严。
也就是说,钦差到时若再要探头探脑、扎堆围观指手画脚,那连掉脑袋也是有可能的。
最轻也要罚款一百两银子,这也不是寻常人家能负担得起的。
严令既下,成效斐然,不独闻声前来围观的闲人尽数散去,连附近居民也老实了许多,或是携家带口去外地探亲,或是紧锁宅院闭门不出,周遭茶肆酒楼各位掌柜,索性也关了大门歇业了,只待钦差离开之后再重新开张。
满打满算也不过半个来月,大家一同关张,谁也吃不了谁的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