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女主称帝纪实 > 162.吴王

162.吴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南征北战

孛儿只斤·忽必烈

后妃

子女

6 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编辑

潜邸岁月

经济

民族

宗教

3 人物评价

总评

年轻的忽必烈

年轻的忽必烈

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2]。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为主的知识分子,成为忽必烈的幕僚[3]。

早在窝阔台大汗时期就已投靠蒙古贵族的汉族知识分子窦默和姚枢等先后被忽必烈招聘重用。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在和林结识的僧人子聪(后赐名刘秉忠),是一个于书无所不读、论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于他博学多能,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3]。

1242年,西京怀仁人赵璧也应召到忽必烈左右。赵璧学习蒙古语,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1244年,赵璧荐引金朝状元王鹗到忽必烈王府,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儒家的政治学和历史,每夜分,乃罢。1247年,张文廉被子聪推荐到忽必烈王府,被任为王府书记,日见信任。1247年,史天泽的幕僚张德辉被忽必烈召见时,推荐了名士元好问等20余人[3]。

史书评价

历代评价

4 趣闻轶事

5 家族成员

父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