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女主称帝纪实 > 171.东宫

171.东宫(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再加上不久前京城“柔然余孽”作死想要劫走钦犯……

种种原因混在一起,直接导致永嘉帝是卯足了劲儿一定要把这次献俘礼办大办好,力争成为仅次于三百年前太|祖女帝扫平江南国土后祭天封禅的盛典。

如此,方为大楚中兴之兆。

礼部官员在三月下旬就把新编的《军礼注》送到了燕云王府,还特意派了个仪制清吏司的小郎中每日去王府报到,专门等着给女郡王答疑解惑。

这也是永嘉帝的意思,毕竟都将近三百年没献过俘了,礼部在三月初就接了旨意,从翰林院内书房里爬上爬下忙活了一整天,才扒翻出积了一指厚尘的《楚礼仪注考》和《元初礼》。

女主称帝纪实

献俘礼的正日子最终定在了四月廿八, 刚过小满没两天。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奏凯受俘隶属五礼之一的军礼,规格仅次于亲征和遣将,再加上大楚自世祖以降, 再也没在兵事上有过什么大的进展,败多胜少, 历来只有被柔然压着打的份儿,大捷都没有, 就更别提足够献俘规格的尊贵俘虏了。

也就是永嘉朝走了大运, 燕云王这个将星横空出世,短短不到七年时间, 就一举扫平了漠北, 族灭柔然一国, 大捷不断, 小胜更是多如牛毛,而二十三年年底踏平哈拉和伦王庭那一战,捷报和俘虏抵京的时候,永嘉帝本来也想举行献俘礼来着, 却被东宫及二王所属朋党劝住了, 言道一来主帅远在燕云,并未班师, 没有主帅的献俘礼还叫什么献俘礼?二来踏破王庭战事虽盛, 押解回京的俘虏人数却有点少, 地位最尊者也不过就是左右两位贤王,按制勉强也够得上祭飨太庙的资格,但是凭燕云侯——彼时王徽还是一等侯的爵位——的本事,两三年内也就能把上京打下来了,到时陛下押着鞑子可汗再去告慰列祖列宗,面上岂不更加光彩?

历来献俘都是大事,三年前那场大捷若是最终成了礼,即便燕云侯本人不在场,她在朝在野的声望必然也能随着献俘礼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显然是某些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仪注考》不必说,那是记载了大楚建国以来三百年间一切礼乐仪制的总典,而《元初礼》,则是女帝太|祖在位期间修撰的仪典,太|祖年号元初,而也只有太|祖在位时,才举办过数次盛大的献俘礼,要寻前人经验,也只有从这套书里去找。

礼部官员们研究了大半个月,直到四月中旬才把献俘礼的规章和细节复习透彻,整理出了一套洗练详实的简明版《军礼注》,复刻数份,一份呈供御览,剩下的则分送到各位即将与会的大人物府里,交代他们先看明白了,免得到时候掉链子。

好在今年没有春闱,礼部也算抽得出空来办这件事。

吴王在京管带礼部之责,一个月下来基本没闲着,为着《军礼注》的事情跑断了腿,颇是勤恳,总算赶在期限之前交了差,很是得了永嘉帝几句夸赞,近日在朝堂上也是神采飞扬,行事十分高调。

虽然敕封一等侯的成命已下,再难更改,可在小处拖拖后腿,阻挠一下献俘礼,给燕云一系降降温,却也并不难做到。

而那次的战事对于王徽来说,最终实打实的爵位才是她的目的,至于献俘礼带来的声望啦名誉啦,虚头巴脑的东西,也不是不需要,但既然她本人不在场,那也就可有可无了,故而不论是在朝的万衍,还是后宫的皇贵妃,都并未插手此事,只冷眼看着那些人折子奏表不停地上,最终到底是把永嘉帝劝住了,那一年就没有献俘。

而这也直接导致老皇帝一腔告慰历代先帝在天之灵的热血被憋了整整两年半。

再加上柔然灭国、储君活捉,战果空前;

再加上主帅燕云王早已率部班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