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十年前(第2 / 3页)
族人最担心这种状况了,这种情况给人的准备时间都没有,人一下子就成落汤鸡了,更不用说麦子了。
今年可能是山神保佑,铁莫族拿麦这几天,风和日丽,大家也都有条不紊地拿麦。
此时,在麦场中奔跑着五六个半大的孩子,一个个挂着鼻涕、光着腚在场中玩耍。
突然,一个孩子不慎被麦粒滑倒。他倒也皮,滑倒之后不哭,反而睡在地上开始撒尿。
几天过后,麦子晒干了,麦粒由饱满变得干瘪、坚硬。这时候就要开始扬麦了,扬麦是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很累的劳动。
木锹把麦子扬入空中,风自然吹去麦麸和混在麦中的杂物,留下了干净的麦粒,以后这就是族人的口粮。
然而族人很少吃当年的新麦,这些新麦会搁一年才吃。这是因为麦子有个后熟期,新麦还不完全成熟,这样的麦子磨出来的面粉比较黏,不好吃。
扬麦不能急,得一下一下慢慢来。这不,麦场上有个年轻族人为了赶速度,连续不断地扬麦,不一会儿就岔了气,捂着腰气息急促。
族里的长辈看见,接过他手中的木锹,往手上吐两口唾沫,攥紧木锹,不紧不慢,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扬起麦子。
这片蛮夷之地的深处,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部落。
这部落的祖先据说是南天之荒的遗民,并且还传得有鼻子有眼儿,说祖先是从南天的一棵神槐下迁移过来的,还说神槐有五人合抱那么粗,并且千年不枯,传得神乎其神。
部落分好几个部族,其中最大的部族便是铁莫族。为什么叫铁莫族?大概祖先是打铁的吧。
盛夏的六月,铁莫族的小麦应时成熟。
族人这几天变得格外忙,却是非常高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劳动就是为了这时节的收成,等这几天拿完麦子,族里的粮仓又重新填满了。
“干活都是有技巧的,特别是这些费力的活,干起来不能急。这些经验是我们伟大的农耕者祖先,一代代总结出来的。”长辈边说边干,年轻族人照着做,很快扬起麦子顺畅了,也不累了。
每年这个时节,族人都希望风大一些,这样不仅凉快,扬麦也容易。
但是风太大也不是族人希望看到的。风太大容易吹走麦子,而且风太大就预示着要下雨。对这时节来讲,有雨,就会影响收成。
因此,每年收麦子之前,族长都会带领族人在族中的祠堂敬奉山神,祈求山神保佑这段时间风调雨不顺。
哪有那么灵验呢蛮荒中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大晴天,忽然来一朵乌云,下一阵白雨,天又放晴了。
拿麦是个技术活。
镰刀挥舞,麦穗连带着麦秆倒在脚边。割下的麦子被麻绳捆成一捆捆,被族人用手推车运到了族中的一大片空地上。
拉上几头老黄牛,套上石碾,老牛在族中老人的牵引下,慢悠悠地一圈一圈地转着碾着麦子。望着麦子,老人喜笑颜开,饱经岁月的黝黑脸面,皱纹都挤在了一起。
碾完麦子,竹叉挑走麦秸,留下了满地饱满的麦粒。
日头正盛,族人头上汗珠滚落,他们拿着麦耙来来回回,一遍又一遍地耙着麦子,为的是让麦子更好、更快地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