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战和西陲(第1 / 1页)
(本章完)
就拿大宋士大夫们津津乐道的宋辽间在真宗景德元年达成的澶渊之盟来说,若不是千里南下的辽国大军在大宋军队的顽强抵抗下处处吃瘪,连三军主将萧挞凛都被宋军用床子弩钉死在澶州城下,宋辽两国间又岂能达成最后的城下之盟?
所以,现在有人想要同西夏议和,若非是太过天真,便是别有用心。而现在的朝堂之上,只怕二者兼而有之。而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大宋朝廷来说,都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此时庞籍脸上如此难看的表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样,此刻的深宫大内,赵祯也在为泄密乃至之后更加麻烦的连锁事件感到十分蹊跷。今日的朝堂之上,沙盘的出现以及基于此对大宋军力在西北的一系列判断,都让赵祯乃至整个朝堂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最后自己强行中断了朝会,但是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只怕会影响朝廷接下来有关西夏方面是战是和的决策。
还有一个小的影响,只怕是萧和恐怕难以独享创制这沙盘的功劳了。
不过,此事也不是完全没有益处。至少,让赵祯看清楚了朝堂之上哪些官员是真正懂兵的,而那些人是完全见识短浅的。日后若是要做出重大的军事决策,后者那些人是绝对不能参与进来的。
不过,每当萧和想起赵祯对于汝南王赵允让一家人那尴尬不已的态度,他便知道。自己若是想要得到这位皇帝的信任,便要同这一家人保持距离。至少,自己决不能主动与他们发生交集。这也是上一会自己同赵宗朴冲突后庞籍不遗余力让他不欠汝南王府人情的真正原因。
“既然不能对你太热情,那你问我答总可以吧。”萧和打定主意,不去理会赵宗实为何能够知晓《武经总要》内容的详情。继续指挥三百军士们使用水准仪进行地势测量工作。不过,萧和显然低估了赵宗实这个十岁孩子的好奇心。
“萧家哥哥,你们如此兴师动众的丈量地势,是不是要重新绘制汴梁城及其附近的地图,然后用沙子做成一个缩小的汴梁城?”赵宗实歪着脑袋,跟到了萧和的身边,试探着问道。萧和一听之下,顿时吃了一惊。为何眼前的这个小孩知道自己的打算。那沙盘的事情,应该只有少数人知道才是呀!
强行按耐住心中的惊骇,萧和面对赵宗实的问题,只好微笑着回答道:“小王子果然聪明伶俐,不知是从哪里知晓用沙子制作缩小城池的这件事呢?”赵宗实见萧和在同自己说话,十分高兴地说道:“我爹爹那里有哥哥你画的一副地图,还有一个用沙子堆成的小城。”萧和听罢,暗自心惊。
接着,萧和勉强忽悠着赵宗实回到了城内,萧和在嘱咐了一番负责测量的军头之后,自己便匆忙赶回庞府。这时候,前往衙署办公的庞籍尚未归来。萧和无法,只好在书房之中焦急的等待着。直到负责测量的军士们陆续将测量结果送回庞府后,庞籍这才一脸心事的回到家中。
想到这些,原本有些烦闷的赵祯终于有些释然,紧紧绷着的脸也渐渐舒展。这时候,皇城司的公事前来宫中奏事。说的便是今日萧和带着三百禁军前往城外进行地势测绘的事情。同样,赵宗实的出现也让赵祯颇为玩味。待到皇城司的人走了后,赵祯便独自沉思不语。
而这时,惠国公主赵祎已经悄悄来到了赵祯身边,看起来十分高兴地模样。原来,她十分讨厌的那个侍卫长曹牷,终于被自己的皇帝哥哥调走了。其实她并不知道此刻的曹牷已经前往了西北前线建功立业去了。此番前来,这个古灵精怪的长公主还有一桩心事。
“哥哥!”赵祎突然出现,让赵祯顿时吓了一跳。于是,赵祎便恭恭敬敬的向赵祯行礼,说道:“多谢哥哥将那个讨厌鬼支走了。不过,这下子我身边就没有人了······?”话音刚落,赵祎便微微低头,显得十分心虚的模样。
“曹牷小子自告奋要去边关建功立业,,这可不是哥哥的功劳。”赵祯见妹妹如此模样,一边笑一边说道。
“啊,是这样啊,西北边关刀光剑影的,曹牷不会什么危险吧······”听到曹牷去了延州,赵祎不禁有些担心起来,毕竟在她看来,正是自己将他逼往了边关。尽管这些完全是曹牷自己的决定。而这样的情形,赵祎原本要说的话,便不好再说出口了。
“老师,学生有要事要同你说!”萧和迎上前来道。庞籍眼牛微微抬了抬,便示意萧和去书房详谈。于是,师徒二人重新回到书房之中。随后,萧和迫不及待的将今日发现赵宗实知晓沙盘的是事情告诉了庞籍。听罢此事,庞籍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起来。半晌,喃喃道:“我当今日朝堂之上为何有人开始妄论议和之事,原来发端竟在这里!”
“什么,议和?”萧和听罢,十分意外的喊道。现今朝廷说议和,自然是同西北的西夏。不过,战局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怎么会有议和这样的建议出来?
“今日在朝堂之上,便有人突然拿出类似你前番进献给官家的沙盘出来,然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赞画军机,详述眼下同西夏作战的种种不利。最后虽然被我等一一驳斥,但是却让议和的声音冒了出来。官家见状,便立刻中断了朝会。想必现在已经在调查是谁将这沙盘泄露出去的。如今看来······”庞籍轻叹一声,不再言语。
“原来是这样,我说赵宗实那小子怎么会知道沙盘的事情。”萧和恍然大悟道。而现在,这沙盘是如何泄露出去的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朝堂之上在通过沙盘见识到了同西夏作战的种种困难之后,居然因为畏难情绪滋生了议和的念头。说句难听的话,不是议和,而是求和了!
可是,议和有哪里会比在战场之上厮杀要容易呢。在后世见识过千年战争的萧和十分清楚,敌对双方在战场上的博弈,到最后也是要反映到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较量中的。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怎么谈,结果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