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6.7 仕途经济(第1 / 2页)
即使是盈利,小幅盈利,很大程度上也是拜税务总局助攻,铁总税收部分经常是负的,也就是补贴,净补贴,国有独资,一个锅里搅马勺,亏多少帮你把窟窿填上就是了。听起来还不错,至少没崽卖爷田,实则不然,今年年初,也就是会计年度末尾,作为中都铁路局duli董事的海雁,被财务部门请去帮忙看账,才弄明白里面的奥妙,后来讲课时,专门当案例举过。
西方国家,不仅是西方,绝大多数国家,无论贫富,铁路建设与运营,都是私营,至少半私营性质,自负盈亏,政策上稍微补一点,依法稍微补一点。中国却不是这样,混改吵了这么多年,铁老大这边,依然雷声大雨点小,“七·二三动车事故”后,撤销铁道部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终也只是把正部级国务院组成部门,变成正部级央企,又饶了个副部级国家铁路局,堤内堤外吃馒头拉花卷还赚了。地方上,比如上林,中都局,更是马照跑舞照跳。
远了不说,“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铁路建设投资,每年都在八千亿左右,这笔钱,完全财政包干,建好后无偿划归总公司使用,账面价值还是打了很大折扣的。如果换成其它国家,假设投资资金是银行借款,三十年按揭,利率按优惠价格算,存量负债至少十万个亿,每年还本付息,最最起码五六千亿,而这,基本就是铁总一年的运输业务总收入。换句话说,主营收入五六千亿,主营成本也是五六千亿,这一项的毛利基本打成平手,而那五六千亿的利息,将全部转化为亏损,谁受得了。
即便如此,还经常做不平账。收入在那里放着,只能从成本端下手,铁路系统,改革后实行双轨制,有经营性的,也有行政性的。多出的支出,想办法挪给后者,当然,背着抱着,最终都是财政埋单,无非图个表面光吧。算清了这笔账,其它国家,即使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对铁路投资,或者高铁技术不感兴趣,也就情理之中了……
府学路一号
前面提到的那句话,“要找鸡,坐着火车去道西,往西往西再往西”,原文,或者说,修订版,应该是“要找鸡,坐着高铁去道西,往西往西再往西”。这一次,上林社科院工作组,往返宽厅,都是乘坐高铁,时速两百五十公里,理论时速,理论最高时速,两百五十公里那种。
应该也是“援道战略”的一部分,上林省内,最早的两条高速铁路,各地市为此打破了头,其中一条,连接中都与道西,“中道线”。位于道西市最东面的宽厅,并没有高铁站,先到市里,再调头,换乘汽车或普通列车,到宽厅……
尤烈的表姐,孟澍,就是搞铁建的。北京交通大学,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但不仅限于现在,毕业,校名改了若干次,可能是国内主要高校中,最折腾的一个。先叫北京交通大学,后改名北方交通大学,再后改名北京铁道学院,再再后改回北方交通大学,再再再后改回北京交通大学,将来还不知怎样。
现任中铁三十局,也就是中铁中都工程局,一处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中道线,尤烈等人正在坐的这条线,主要设计者之一。不是中都铁路局啊,中都铁路局是运营铁路,中铁中都工程局是建设铁路的,也挺折腾的,先在地方,后来转为军队系统,也就是铁道兵,80年代大裁军又回到地方,先在铁建,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再划到中铁,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与来时完全不同,返程列车上,一等座,工作组成员,普遍有些蔫儿。女人们打电话、发短信,估计是在询问几天来,家里的情况,至于男人们,大概昨晚潇洒累了,昏昏欲睡。
只有尤烈,和邻座的海雁,有一句没一句聊着,就从高铁建设说起……
高铁,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象征,放眼全世界,高速铁路,无论存量增量,一半以上在中国。
对此,海雁有自己的理解:
翻翻铁路总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盈亏线上下浮动,无论盈利还是亏损,数额都不大,百八十亿而已,绝对数字当然不小,可若相对于六万亿的总资产,就九牛一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