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8.5 三姓家奴(第1 / 1页)
虽然性质上都是倒戈,起义、接受改编、投诚三者,看起来很接近,区别大了去了。起义一般发生在双方正式交手之前,部队编制完整,出于某种考虑改换门庭,待遇最高,建制原则不变,至少暂时不变,首长甚至可能获得晋升。接受改编相对特殊,通常是仗打到一半,胜败局势已经明朗,或者初步明朗,失利一方比较理智,眼见翻盘机会不大,选择停止抵抗,顾名思义,部队需要重新整编,主要军事主官更迭。投诚就比较惨了,败局已定,建制完全或基本打烂,人马所剩无几,失去抵抗能力,再打下去毫无意义,已经离投降甚至被俘不远了。
类似错误,范彪在延安是就犯过,由他执笔的一出文明戏,也就是话剧,反映山西晋绥军某部企图投靠日伪zhengquan,被我党敌工人员挽救,迷途知返的故事。其中一段,提到自古勇义之士以忠诚为至高荣誉,朝秦暮楚者不配当军人,上演初期效果不错,高级别汇报时却遭到中央领导点名批评。按照剧中的逻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没有一个配当军人的,以朱德为例,起初是清军,而后滇军,接下来国军,最终gongjun(其间还短暂在川军任职),吴三桂所谓三姓家奴(明、闯、清),朱老总竟还多了一姓。
这次还是不长记性,拿到初稿,起义两个字怎么看怎么别扭,南昌、广州、秋收、百色,都是领袖干的事儿,钱、洪丧家犬流,只怕他担不起这个“义”,最终酿成大祸。钱主席乃同盟会时期元老,北伐功勋,洪军长曾次入缅作战,百战余生之辈,虽然素与蒋某人不和,手中也没什么资本,风雨荣辱早已看淡。本想安度晚年,讲好的起义,竟被偷梁换柱为投诚,以为zhonggong方面临时变卦,这还没怎么着呢,说翻脸就翻脸,日后还想有好果子吃,兔子急了,趁着能咬人等啥呢……
哑巴亏,无话可说,省委代表中央,向钱、洪再四保证,《上林日报》的文章纯属误会,范彪已被就地罢免,起义定性绝对不会改变,并强调局势稳定后,二人及所部工作安排一定从优,这才避免了情势进一步恶化。至于大宁集的不愉快,只能淡化处理,账也没记在新十五军头上,只说情报有误,上了整编一零九师,外加地主、土匪武装(好厉害的地主土匪)狗东西的当,至今相关党史、国史、军史上都是这么写的。
至于范彪本人,检讨写得比当初的文明戏还感人,并未深究,在宣传部混了一阵子,上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成为首任院长……
府学路一号
1949年春,东北野战军以雷霆之势席卷南下,九纵、十三纵分进合击,直抵上林。当时,省内国民党势力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地方派系,以省政府钱主席、新十五军洪军长为首,二是中央嫡系,以xx剿总第四绥靖区程主任,整编第一零五师(抗战胜利后,根据马歇尔调停方案,国民革命军整编为六十个师,国民党五十,gongchan党十,其实就是军)陈师长、第一零九师谭师长为首。
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军事打击结合政治瓦解,经过我党隐蔽战线同志的不懈努力,与中央宿怨极深,钱、洪二人决定弃暗投明,起义。不起义确实也没什么出路,新十五军是杂牌中的杂牌,由汪伪时期几个保安旅组成,别说马了,骡子都不如,前有狼后有虎,眼下不被解放军吃掉,早晚也得让中央军缴了械。
经协商,钱、洪暂时按兵不动,一来中都局势未明,城内军统特务极多,没有绝对把握最好不要贸然行事,二来借此时间差,打整编一零五、一零九师个措手不及,一锅端总比夹生好。是阳谋不是阴谋,东野十三纵取道新十五军防区,大范围迂回,直插两师身后,毕其功于一役,待战斗打响,这边正好通电起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十三纵四师素以兵贵神速著称,是这场大戏的主角,远距离奔袭整编一零九师,先敲掉它的师部。西方军事礼仪,攻击对方指挥员、指挥机关乃小人行径,否则华盛顿早在格曼顿战役时,已被弗格森上校狙死,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帝,好在中国人不信这一套,射人射马擒贼擒王。
不想,就在该部人衔枚、马摘铃,途径大宁集谷地时,突然遭到新十五军主力伏击。论战斗力,四师远在后者之上,摆开阵势根本不够打的,无奈事出意外,毫无准备,地形又极为不利,部队完全没法展开,辎重也跟不上,战后统计,伤亡六千余人,从此一蹶不振,比上林战场其余数十仗损失总和还要多。军委震动,野司怒不可遏,可怜刚刚提拔起来的纵队负责人,按部就班,建国后起码是中将,战败被免。
原本一直是通过中间人联络,如今也顾不上了,仍旧处于半地下状态的上林省委,闻讯后直接登门钱公馆。当面质问钱、洪二人,原以为深明大义,没想到小人至此,为什么不讲信用,知道出尔反尔的下场么?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又不是打不掉你手中那点儿杂牌,之所以政治解决,无非想让大旱如望云霓的上林百姓少受兵火之苦,也是给两位个出路,如此不堪,后果自负。
钱主席冷笑,倒打一耙,怎么是我们不讲信用,明明贵党出尔反尔。将一份报纸摔在书记面前,捡起来一看,新出版的省委机关报《上林日报》,虽是秘密发行,到钱主席手中也不算奇怪,黑体大标题——《走投无路,钱、洪不日将向我军投诚》……
创刊不久的《上林日报》,总编范彪,绍兴人,据说曾与姚文元父亲姚蓬子同学交好。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新闻界,曾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主笔的大都是些花边八卦类小报,专以惊悚离奇内容吸引读者。抗战爆发后来到陕北,任教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期间参与过不少文艺作品创作,其中一些还脍炙人口,广受好评,1948年底调任上林。
钱、洪起义的相关报道文稿,原本是由省委直接拟定审阅的,交由《上林日报》发表。范彪经手后,习惯使然,认为不够响亮、不够引人注目,内容没敢动,没敢大动,擅自篡改标题,将“起义”换成了“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