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伴郎 3(第1 / 4页)
那年月能够办上农转非的绝对是能人,也能让人另眼相看,尤其是在大阳这样落后的农村。过年过节这些人回到他们的老家村里,左邻右舍羡慕不已,总想着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天。
这种背景下,农村的党组织和村组织工作开始涣散了起来,形同虚设。老百姓不像过去那样对村里的组织那么听话了。
这种情况下,别说号召这么多村,即便是号召一两个村那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要把修路这么大的事搞定,那肯定要大阳全员参与才可以。这就是王元平佩服王明华和杨长征的地方。
忠诚告诉王元平,就是这个王明华和杨长征,在逐个做通干部的思想工作之后,又分下任务让每个包村的干部,挨个村做群众代表的思想工作,说明修路对大阳的重要性。
草根奋斗记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howmn5();</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top.js"></script></div>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书记、镇长挑头做工作难度最大的栗山片区的工作。如此分工下去之后,王明华和杨长征每人包了五个村子。你想难度该有多大。这个工作做了整整一个月,这才把老百姓说服。
王元平听着张忠诚的话摇了摇头,心想:在这种情况下,王明华和杨长征能够挨门挨户做通老百姓地工作,并且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出义务工,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张忠诚见王元平脸上露出钦佩的表情,便接着说道:“元平,说实话,他们俩在这样的压力下能干成事这是最让人佩服的。魄力这两个字真不是说说就行的,得看实际行动。说真的,我张忠诚这辈子没服过什么人,这回对他俩却是真的服了”
张忠诚由衷的伸出大拇哥称赞王明华和杨长征。
王元平在大阳当过副乡长,对群众的所知、所想和所盼非常清楚。
改革开放以前的老百姓是盼望能够吃饱饭,不挨饿这就满足了。等到土地承包以后,渐渐的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好转起来了。能吃饱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又开始不满足于仅仅吃饱肚子,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啊。于是,大家又开始踅摸怎样赚钱了,这时候的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干什么的都有,处心积虑到处寻找赚钱的机会,那时的社会是供方市场,即便是在农村开个小卖部,一年也能赚个一两万块。如果头脑灵活再善于把握机会,那么迅速的赚满第一桶金完成原始积累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就是这些富裕起来完成原始积累的人,他们由于长期在城里转悠,几年下来已经渐渐习惯了城里生活的模式,再回到农村已经不习惯了。这时,他们又开始想法设法把家搬到城里。
那时,还没有商品房这一概念,没人买卖房屋,即使有也是极其罕见的。到城里得有地方住啊,而户口不解决是无法解决住房的。所以人们开始想法设法把户口转成了城镇户口吃上商品粮,这叫农转非。那些实在搞不成农转非的,就把户口转到城郊的农村弄成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