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A1轻型坦克(第3 / 3页)
二次大战后,美军在菲律宾、关岛和冲绳各地留下许多坦克。由于运回美国费用太高,也没有用途,于是大多拆掉武装和通信系统,任其自然报废。装甲司令部参谋长蒋纬国就和美国交涉,把这些坦克买下来运往上海,堆在虬江码头。重建的各戰車營就自行寻找堪用的车辆和零件,加以整修组装。其中戰車第三团第一营凑出廿二辆m5a1坦克,编制成两个连。经过在台湾的短暂整训后移防金门。
1949年10月24日,解放军三个团近万人兵力渡海登陆金门,与**爆发三昼夜激战,是为古宁头战役。由于解放军过度轻敌,又缺乏反坦克武器,遭到m5a1坦克痛击。战一营先是守住战略要地琼林和安岐,随后击溃困守海滩和古宁头各村庄内的解放军,帮助**取得胜利。战役结束之后,金门防卫部司令胡琏赠与战三团第一营“金门之熊”称号,表彰该营在战役中的表现。
性能参数
概观类型轻型坦克所属国美国名称m5a1轻型塔克技术数据乘员4人(車長、駕駛、砲手、副駕駛重量16吨最大速度64公里/小时最大行程257公里发动机2 x凯迪拉克气冷式辐射型引擎功率250匹马力重量比250匹/吨武器装备主要武器1门37毫米火炮及2挺机枪
英军
英国陆军最早在实战中使用m3轻型坦克。1941年11月,大约170辆斯图亚特坦克参与了北非战场的十字军行动,但结果令人失望。实战结果显示,m3轻型坦克较德军坦克落后。主要的缺陷在于37毫米主炮威力太弱,以及拙劣的内部配置,尤其是炮塔的双人乘组方式令人诟病。此外m3的履带宽度太窄,接地压太高。但m3轻型坦克也获得若干正面评价,成员们喜欢其速度和机械可靠性,因此昵称它为“甜心”。当1942年英军接收了美制m4雪曼中型坦克之后,便将斯图亚特坦克撤出主战场,改作侦察之用,或改装成其他用途的车辆,最有名的例子是拆除炮塔后改装成运兵车的“斯图亚特袋鼠”(stuart kangaroo)。
红军另一个主要的租借援助国苏联,对m3的评价更是等而下之。红军认为它火力和装甲都太差,且对燃料的品质太敏感(m3/m5系列引擎皆是取自于飞机用的星型引擎,需要高辛烷值的燃料)。即便如此,m3还是优于大战初期苏联制造的t-60等轻型坦克。1943年,红军试用了升级版的m5轻型坦克,但认为并不比m3优良,因此拒绝了美国提供m5。
美军
美军第一次于实战中使用m3是在菲律宾,以少量坦克投入巴丹半岛的战事。1942年底,当美军参与北非战事时,斯图亚特坦克仍是其主要的装甲武力。然而在历经了惨痛的加查拉战役后,美军体悟到m3和m5完全不是德军四号坦克和虎式坦克的对手,于是随即采取“英国模式”,解散大部分轻型坦克营改为侦察之用。在后来的战事中,多数美军坦克营多配置三个中型坦克连(通常是m4),以及一个斯图亚特坦克连(m3或m5/m5a1)。
在欧洲战区,轻型坦克因为面对敌火的生还率太低,只能扮演次要角色。斯图亚特唯一能充分发挥的主要舞台在太平洋战区,因为日军的坦克数量相对较少,火力和装甲也较弱。日军步兵很少配有反坦克武器,面对敌军坦克时多采用近距离的攻击战术。因此在这里,斯图亚特坦克的威力只逊于中型坦克。
尽管如此,m3/m5的生产数量是很巨大的,总数超过25,000台。斯图亚特坦克一直被使用到大战末期。除美国、英国和苏联之外,它由法国、中国和铁托的游击队在南斯拉夫使用。
秃子/兔子
美军提供m3系列给中华民国的起缘起自于租借法案以及日本对美开战。1942年第一次缅北战役结束后,国民革命军部分人员撤往印度进行重编;为了活用租借法案物资,国民政府在印度组建驻印军戰車训练班,并在民国32年(1943年)建立驻印军戰車第一營,全营使用m3a3。之后在滇西缅北战役时编入新一军参战,并在1944年3月3日瓦鲁班战役中成功击溃日军第18师团师部,此次重大斩获后来订为中华民国装甲兵节。
国共内战初期,国民革命军的m3a3为驻印军时期接收装备,并通通纳入戰車第一團使用。1948年接收了美军遗留在中国的m5a1,随着**节节败退,装甲部队也在三大战役中溃灭殆尽。装甲司令部在淮海战役后,着手重建装甲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