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白叠子(第2 / 3页)
不知何时那里开辟了一处花坛,不少花草从宫中流了出来,就被种在这里。
看到棉花,李承乾不由得在心里大笑三声,在贞观十七年,这就是天赐的商机。
皇帝想要征讨高句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消息了,就连身处平壤的高句丽大对卢莫离支渊盖苏文也心中清楚,高句丽与大唐必有一战,大唐不会允许身边有足以颠覆朝廷的异族出现,高句丽也想要南下中原,效仿乌桓鲜卑。
于是两个处在上升期的国家不由得同时开始了战争准备,李世民在用大运河调集粮草,渊盖苏文也把兵马粮草从半岛三国对峙的前线,送往更加紧迫危险的辽东。
但渊盖苏文并不十分担心,读过孟子的渊盖苏文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三者皆在高句丽,只要李世民没有隋帝的狠劲是不可能灭亡高句丽的。
“诺。”马旭松了一口气,双手接过纸张,回去就要大骂那该死的账房一顿,害得咱家在大王这里丢脸。
半个时辰过后,李承乾终于把账目算明白了,其中大半的时间不是在算数,而是在写数字。
用毛笔写阿拉伯数字有多难?难度是不高的,但是想要写快就难了,一不小心笔尖一滑,纸上就成了墨疙瘩。
“拿着,去看看香皂做得如何了。”
站起身,李承乾扭了扭腰,十七年的太子做下来,李承乾的身体很不错,常年习武让李承乾没有明宋的皇子那般孱弱。
当年隋帝百万大军兵临辽水的时候,新罗百济纷纷虎视眈眈,就等着隋兵攻破平壤后分一杯羹,高句丽朝野上下投降的声音也此起彼伏,当时的渊盖苏文只有十几岁,身为高句丽世袭大贵族的他也想过投降,但战争的结果却让每一个高句丽人庆幸,粮草供应不济,前线冬衣不足,于是第一次高句丽战争隋军铩羽而归。
但上到高句丽王,下到各城各部城主君长都知道,西面这位圣人可汗的儿子是不会放弃的,在修养了几年后,隋军再次兵临辽东,这一次人数虽然少了,但是后勤却更加充足了,这是沿途郡县百姓官吏的首级换来的成果。
“奴婢遵命。”在李承乾面前站了一个时辰,马旭早就累的不行,要不是李承乾在面前,他早就一屁股坐在地下了。
马旭出去了,馨儿走了进来,手上还捧着一盆花。
“郎君,看漂亮吗?”
“这是……棉花?”李承乾用手指捏了捏:“白叠子?”
“是,隔壁被推到花园里就有。”为了扩建工坊,右领军府的杂物房被推到了,那里本来是囚禁冲击宫禁之人的地方,但自天子即位,京兆府里就没有人敢于冲击宫禁,金吾卫早就把他们捉拿起来,久而久之这里就堆满了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