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新的日子(第2 / 3页)
张明德等人有些不解的看着张老。
“呵呵,大家可能忘了,秋收的时候快要到了。等到乡民们收了粮食,除了交给库房的税赋,还能剩余不少。到时候他们不需要花费功绩换取粮食,自然就会换取其他物品,这样一来,生活自然好转了。”张老解释道。
李毅听了也是反应过来,他还是一贯的以为乡民是靠工程赚取功绩,然后换取粮食养家糊口,忘了秋收之后,他们都会有余粮,功绩自然的就相当于银子,能够购买其他的东西。
只要等一年的工程完成,到时候五万人中会有大部分人变成熟练的手工业者,能够制造出庞大的商业经济,而这些手工业者在带动安新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使得制造技术得到提升,而庞大的战争依靠的就是制造业,到了那一天,安新绝对能够以弹丸之地,支持一场消耗惊人的大战,这就是战争潜力,也是李毅以后保全安新的资本。
能够这般顺利,李毅也是放松不少,看样了张钱一,道:“张老,安新的库房如何了?”
张钱一主管财务,对此十分了解,道:“安新库房如今有白银二十三万两,粮食二十万石,十分充裕。但是因为工程进行,功绩的发放十分频繁,每天的支出也是不小的数字,但是按照现在的消耗,也能支持两个月。要是停下工程,安新库房的钱粮,足够支持一年的所耗。”
白银二十万两,折合后世也就是数亿,这笔银子不可以说不多,但是安新现在处处都要用银子,要是坐吃山空,也是支撑不了多少。
“作坊的商品销售情况怎么样?我们的支出和收入要达到一种良好的状况才好。”李毅问道。
“这十几天的情况,大家都说说吧。这人有了牵挂,一离开几天,心里还真不放心。”李毅敲打着桌面,看着面前的安新核心。
“老族长,还请你说一下安新的情况吧。”李毅开口道。
老族长对于安新的总体十分清楚,当下道:“安新如今建设工程正在稳定的开展,第一期的建设计划将会在一年之内完工,到时候一座新镇、五座大型坞堡,还有三十个村子,都会建设完毕,还有道路、灌溉工程、作坊、据点、军营、码头、造船厂……这些也都会在一年之内完工,到时候安新定会迎来一场新的蜕变。”
李毅听了,对于工程的进展还是十分满意的,其中新镇通往白洋淀的道路已经修建的差不多,只等着明年各项工程结束,安新各个据点都会连在一起,然后由新镇为头,坞堡为骨,建立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和管理体系。
只要新镇和五个坞堡将白洋淀彻底掌控住,以后除非是大军压境,否则一些悍匪、家丁是再难撼动安新的根基。
张老点点头,道:“如今我们已经有十三家作坊,其中大型的三家,中型十家,他们每月产出的布匹、玻璃、水泥、香皂等商品,收入大概在一千三百两白银左右,我们的支出在八百两银子,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盈利的。”
虽然安新现在的白银还是盈利状态,但是李毅并没有放下心,反而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安新现在的支出,总体是工程和商品材料的支出,因为灾年,人力的价格已经减到了极致,相当于粮食的支出。
也就是说,安新的乡民是用劳动力换取粮食,虽然稍有盈余,但是总体来说,安新如今的收入还是太少了。
张钱一好像是猜到了李毅的想法,道:“小恩公,安新这种现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到时候乡民们生活的会更加好的。”
想到这里,李毅开口道:“那么接下来老族长和其余主管继续进行工程,对于功绩的发放要注意库房的承受力。还有接纳流民的事宜,如今每月吸收的人数大概有多少?”
老族长开口道:“我们安新的名声现在越来越响亮,四面八方的流民皆是开始涌了过来,前些时日,我们还收留了一批安庆府的流民。但是因为天灾渐渐平息,流民的人数并没有太多,这个月收留的人数大概在两千三百人左右,皆是按照管理条例,检查登记后拆分到各个村子。预计下个月,人数大概不足两千了。”
听到人数渐渐减少,李毅也是长舒一口气。
要知道安新的土地虽然能养活十万人,但那是极限的时期,要真是到了那个地步,安新也将会不堪重负,陷入混乱。
眼下安新有五万多人,传统的耕种靠这些人力已经接近饱和,为了有效的利用人力,李毅开展的工程使得安新没有一个闲散劳动力,之后开展的作坊,更是将这些流民从农民转变成手工业者,极大的改变了明朝传统的职业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