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武断(第1 / 3页)
在寄宿制学校,除去一些“花朵”之外,其余的,想来得到的方便当然是极大的。尽管这种方便未必全部都是用在了学习之上。
十七八岁的年纪,是一个上进,朝气的年纪。
这个时期,从青春期“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蛮力,开始向着成人迈进。想来有着不少的人,都是面对着学业的挣扎。
记得高二的一个星期天,置身在热的似乎是要沸腾的空气中,看着战场般的高考考场,内心莫名起了一股急迫感,想起来明年的自己也会如坐针毡,考场内的空调吹得大脑一片恐空白,那样的窘境,可是会让人悔恨一生的。而那个时候的我,永远不会想到,一年后的自己,没有如坐针毡,只是在昏昏欲睡看错题,结束铃响的那一刻,五雷轰顶般醍醐灌顶。
清楚记得,许多大人头顶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雨伞,颇有“爷娘妻子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但这样的牵挂,让我有些担忧落榜后“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甘云霄”的惨况,于是暗暗下定决心,来年这个时候,拒绝任何的压力。自己并不是大兵瑞恩,不需要一帮人来“拯救”我。“朕”不想“劳民伤财,兴师动众”,最终得偿所愿。
准备高考的岁月,每每让人想起,总是颇有一些情调。
高考的重要性,不知与古代科举相比,谁高谁低。阶层被垄断的时代,这些考试都是极为重要的。
尤其是对于上升渠道较少的群体,高考甚至有一些定终生的感觉。
尽管依然人在大吹读书已无用的例子,将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失败例子来代替不少群体,可是总是有人心怀鬼胎,努力向着自家的人灌输考大学的重要性,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故乡》中的那个母亲。
在越是贫穷的地方,想来对于读书的迷信则是越高,除去与世隔绝或是无力上学的地方。而这种迷信,未尝不是对于改造命运的一种阶段性信仰。阶段性,一来是因为有着不少的人确实因为在特殊时代主动接受知识从而被动改变生存状况,二来则是因为读书对于远远观望着的人来说,的确只是人生一个阶段该做的。
门外的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私家车,各式各样的车,都是朝着考场。不过最后一堂的英语考试,倒是没有看见什么特殊事情。只是在铃响的时候,看见黑压压的人群走了出来。不过他们具体的表情,自己大概是忘记了。但这些里面掺杂的,必然有着如释重负。
但是,这又如何让人如释重负呢?这,只是个开始,送走他们,“魔爪”就会伸向我们。
记得听谁说过一句话,高考就是破茧化蝶的时候,化出来是飞蛾还是蝴蝶,全看自己的努力,以及一丝命运中的造化。而我却在想,化出来可以是一些霸气的玩意吗?尽是小女孩的说辞。
不过这些被我嗤之以鼻的鸡汤,却是被别人拿来当做了励志铭。我笑了笑,找出了各式各样更为高级的鸡汤,为自己滋补着。什么“逆袭”,什么“奇迹”,这些有些不着边际的玩意,被我一股脑拦了过来。
于是,被这股潮流裹挟着,我也是步入了所谓的备考阶段,那可真是一段极为疯狂热血的日子了。
原本就是比较懂事的我,容易接受主流思想的影响,于是在人生的前十几年,我都是以一个所谓“乖学生”的表面身份被认识,尽管有着“壮举”被成为除之不掉的黑点,但是这不影响我的主流轨迹。尽管有着万马奔腾的气象,我一般都是将其打磨下去。
在中国,一定不会缺少这样的高中:学校建在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地方。一来面积不会太受约束,二来还可以有着更为安宁的学习环境,尽管有着距离的不便,但这不算是什么,这些瑕疵也是成就了上诉的几点优势。
而这一点,更实在这个高度流动的社会,有了更多的好处。
高中生活有着几幕最为让人动听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