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309硬了?崭新的身份(第3 / 7页)
一场演出两万到四万。
就折中按三万来算,十场也不过三十万。
三十万就能把明年蓉爱需要钢琴的演出任务消化个七七八八,还要特么的什么自行车。
但是同样被视作钢琴演奏家出场的王锦华,却让他忍痛支付了二十万的出场费。
其实就一首大协奏曲,其他的可以用寥寥形容。
同样的价格,他能请来国外T1的钢琴家,还是把食宿机票都算在内,可方永波不同意,说最后那场演出必须上蓉城本土出来的演奏家。
在向新型市场迈进的路途中,国内各大乐团的财政问题都不容乐观。
其中邀请名家这一块儿,就是一大毒瘤。
-
蓉爱能发展到今天,方永波扛大旗自是不必多说,掌控着乐团的大方向,但后面若是没有向南的精打细算,方永波的工作进展也不会那么顺利。
作为一个经理,向南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出色的理财能力。
这也是他能立足于蓉爱的根本,方永波需要他弄钱,上面也需要他维持乐团的营收。
在这次音乐节之前,向南不是谁的人,他只代表自己的立场,眼见音乐节取得重大成功,他依然只代表自己的立场。
纵观现在的音乐会市场,除非是真正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演奏家,比如林郎等人,剩下的一些所谓国内外名家根本支撑不起票房。
如果不是靠着赞助和补贴,许多地方的音乐厅早就熬不下去了。
所以对于维护音乐厅的正常运转,在非必要情况下,少请“名家”,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但是节目质量又必须得有保证。
所以李安在向南的眼里,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
只要孔超一天不走,他就一天不会站队。
至于为什么方永波昨天一个电话,他就立马准备好合同给李安打电话,原因很简单。
李安年轻,有能力,在蓉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且需要舞台。
再直白点,现阶段的李安,好用,十分便宜。
本次音乐节,李安算是方永波的私人邀请,没有协议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