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370旅途记事五十六:“尘封的鸡肋,(第3 / 7页)
到了分声部合唱的环节,李安让唐小星和王小虎各自带领一个小队,王小虎小队唱一声部,唐小星小队唱二声部。
当然当然,李安也只是在心里问一问,也无意去针对谁,因为对于广大基层钢琴老师,家长愿意为一节数学课支付多少钱,又愿意为一节钢琴课支付多少钱?
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所以李安非常敬重X老板,这次夏令营一个孩子只收2800,这样的师资环境,这样的课程设置,铁铁地贴钱干买卖。
或许X老板一开始就没打算干买卖,不然为什么不收5600呢。
这样的夏令营,一天560又真的贵吗?
节奏是固定的,孩子出错会被老师说。
只有强弱标准参照强弱,却又被大多数老师“逼迫”不能“出格”。
或许其中一些老师一个周末要上十节课,心里只盼着每一个上课的孩子都能“安静”点,反正孩子已经能在乐理考级的时候回答出4/3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或许其中一些老师如陈璇,总想着等孩子在某些“所谓技术”稳固之后再加入新的教学元素。
诚然,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换个说法,家长带孩子暑期来燕京旅游一天食宿得多少钱?
在许家兴的带头下,孩子们只用了一遍,就打开了固有强弱概念的枷锁。
第二遍齐唱中,孩子们轻松地在钢琴伴奏的顿挫中找到了平衡强弱的唱法。
第三遍齐唱就引来了隔壁四组师生的注意。
小步舞曲大家都熟悉,可从前弹的时候,大家也没觉得这首曲子有这么灵动的感觉。
但李安还是忍不住想问问一些老师,你们在孩子学习音乐一开始,一遍又一遍向家长学生一遍又一遍强调乐理学习的重要性,就好像家长不给孩子们报乐理课就是罪大恶极,就好像孩子们不学乐理就没有办法学音乐,而你们又是在实际教学中干了什么呢?
把乐理如同公式一样复制在学生的脑海中,拿着几十年前的老教材照本宣科。
就连国内乐理教育的祖师爷李老爷子都曾在一次国内的乐理研讨会议上指出他那本教材已经过时了。
乐理是一门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结合音乐进行探索的知识,而不是老师们凭借自说自话为孩子们构建起的一座封闭式的“牢房”。
乐理最终要体现在声音的艺术中,而不是答卷和考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