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第1 / 1页)
总是怀疑人家藐视自己,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坚持认为“两人关系不好,全是对方造成的。”持这种态度的人相当普遍。尤其是那些内心不安、不快乐,或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看得至高无上,或持有某种不被社会认同的情感、欲望的人,更是如此。这是对错误感到恐惧或疑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程度愈深
幼儿对双亲有强烈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感,若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压抑在内心则常常会表现为非常的独立性。他们极力强迫自己独立自主地待人处
事。不服从双亲,不做的事也坚持由自己完成。这种倾向一旦在幼儿期形成,长大成人以后,也会多半继续保持下来。
例如,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对周围一切摆设都要求十分清洁整齐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洁癖者,其心态与“反向作用”有非常大的关联。幼儿期是对身边一切事物及身体的清洁、整齐一点也不关心的时期,而这种不爱干净、放纵、怠惰的幼儿性,虽不一定会随着成长而日渐消失,但通常都会被社会赋予反面的价值。
对于那些工作起来非常勤快、认真的人,若要探究对方是否表里如一,可从他们是否瞧不起那些懒懒散散,对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的人等方面来判断,也可以从其反向作用形成的动机来判断。若工作认真负责是反向作用的结果,那么,一旦精神松懈,不久便会有怠工、偷懒的现象发生,暴露出懒惰的本性。
同时,洁癖的习性多半是幼儿所产生的一种反向作用的行为。因此,那些非常爱干净,不允许办公室里有一点灰尘的经理,那些对微小失误或报告书上不慎笔误都不能原谅的上司,他们所表现的反向作用行为正是强烈的幼儿性。这种反向作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人性的弱点
完美主义者:本末倒置与强烈的幼儿性
所谓的完美主义者,从外表上看,一点也找不出他有任何缺点和弱点,而正是这种完美主义,其自身往往就是人性的弱点和缺点。
有“执着行为”的人,对手段、过程的执着程度,通常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目标。
完美主义者经常将手段与目的、过程和目标本末倒置。学术界的人士常有这种倾向。例如,以蝴蝶生态为研究内容的昆虫学家,突然对蝴蝶的腿的第一关节特别感兴趣,于是便开始研究起蝴蝶关节的结构,并因此结束了对蝴蝶生态的全面研究工作。这种例子为数不少。他们本来以大标题为研究内容,但突然执着于大标题的中的某一个细节,从而放弃了原有的目标。但这并不一定就不好。因为,也许由于他们对关节的执着,导致了新发现。
同样,过分热衷于工作的职员,也具有这种心理。这一类员工通常害怕呈现出幼儿期的怠惰,用拼命工作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事实上,也许他们对工作一点也不关心,不感兴趣。
尽管外表表现出来的行为与内心的欲望相反,但这并不表示内心被压抑的欲望就会消失。相反,日积月累,这种欲望可能还会更加强烈。
看最新章节
好批评者:弱点的投射与时运不济
只要是人,当心中存有某种情感时,就会特别注意别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情感,比如爱上了一位姑娘往往容易把姑娘的友好往来看成是对自己的爱慕。一旦爱慕遭到了拒绝,不是责怪自己单相思,而是忌恨姑娘太绝情。这几乎是每一个失恋者的通病。
立花隆所写的《讲谈吐现代新书》里提到一位年轻的情报收
集狂非常热衷于剪报的故事。
这位青年让他的妻子经营美容院,自己则一天到晚进行情报的收集,再将其分门别类,收集存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曾特地从大阪到东京去访问立花先生,目的是想听听有关剪报的建议。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其实这并不奇怪。尤其是在这个资讯和情报不可或缺的时代,这样的情报收集狂在商业界里正急速地增加着。这是因为,只要一着手于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便欲罢不能。例如,一开始剪报,若这也不剪那也不剪,内心便会觉得不安。若将它全部剪下来,不去分门别类整理好,似乎又很过意不去,于是便对整理工作开始有执着倾向。不久便会完全陷进去,不能自拔。
然而,花大量的时间、劳力及金钱于新闻的剪贴整理上是否真有必要,实在令人怀疑。但这些人仍不计较代价,只因为在收集、整理情报的过程中,他们可获得一种满足感。这样的人,多半对情报或知识一类的东西有类似恐惧的自卑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对事物之形势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极易成为情报收集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