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犹太人经商之道全集 > 第14节

第14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1905年革命爆发后,托洛茨基回到彼得堡。开始,他不愿同布尔什维克积极合作,便参与孟什维克的报纸编辑工作,后主编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机关报。由于托洛茨基的政治影响和杰出的政治活动才能,他很快当选为彼得堡苏维埃主席,领导了彼得堡11月工人总罢工。托洛茨基的当选及其活动,使他在国内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声望。虽然托洛茨基等人未能使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革命态度和功绩。

1907年,托洛茨基被第二次流放西伯利亚。一月,他逃回彼得堡,与妻子一起移居芬兰,受到列宁的关怀和照顾。为了宣传自己的观点,1908年10月,托洛茨基创办了《真理报》,试图把他办成“工人的报纸”,继续坚持中派立场,鼓吹调和。1910年,托洛茨基在“非派别性”的口号下,组织了一个维也纳俱乐部,要求各派互相合作。为此列宁批评他试图取代中央委员会。之后,托洛茨基又组织召开伯尔尼会议,建立“八月联盟”,再次试图把各派联合起来,结果未能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就如何看待战争的问题,托洛茨基提出了“不败不胜”的口号,认为交战国一方胜利,必须导致对方失败,胜利者会加强国家权力,对革命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不能把革命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沙皇在军事上的失败。认为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理论是一种政治投机。托洛茨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错误地理解了列宁的辩证理论。

1915年9月,由国际社会党人召开的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通过了由托洛茨基起草的大会宣言。他标志着托洛茨基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影响。托洛茨基认为,在这次会议上,他对所有重大问题的看法基本上和列宁是相近的。实际上列宁并不全部同意宣言的内容。

会后,由于托洛茨基的活动引起了法国当局的注意,他主办的报纸被迫停刊,他也被驱逐到西班牙。同年,离开西班牙来到美国。托洛茨基认为自己是作为“革命的国际主义者”被驱逐的。在这一段时间里,虽然托洛茨基持“中派立场”,组织上长期与布尔什维克处于不和状态,在观点上与列宁有重大分歧,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从事的政治活动,还是应该肯定的。

犹太人经商之道全集

四海流亡的革命家——托洛茨基

1932年2月20日,苏联政府宣布剥夺一个犹太人的苏联公民权,取消他的苏联国籍。根据这一通令,他的妻子、儿子和女儿的苏联公民权也被剥夺。于是,这一家人开始了流浪,从土耳其、西欧到墨西哥,生活动荡不安,时时处于被袭击、杀害的处境中。他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担任过苏维埃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托洛茨基。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1879年10月26日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原是一个小农,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善于理财治家,很快便成为富农。母亲是一个受过文化教育的城市姑娘,喜欢阅读书籍。

托洛茨基7岁开始上学,中学时喜欢写作,羡慕作家、编辑和新闻记者的职业,对戏剧也很感兴趣,学习成绩优良,但却不能很好地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托洛茨基的这种爱好和性格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月革命爆发后,托洛茨基立即回国,由于他的政治威望很高,因此很快被选为苏维埃的领导人。1917年5月,托洛茨基加入了左派组织“区联派”,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此时的托洛茨基已脱离孟什维克,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赞成布尔什维克的路线,并表示愿意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于是,经列宁提议,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区联派同意派代表参加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成立组织局,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托洛茨基的这次行为,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党输送一批重要领导人物,也奠定了托洛茨基在党内的政治领袖地位。在随后举行的中央委员选举中,所得票数列第三位,说明他在党内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十月革命前夕,托洛茨基利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的身份,为十月革命武装起义作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他建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担负了十月革命的军事组织和指挥工作。托洛茨基指挥了整个起义,是实际上的军事总指挥。对于十月革命的胜利,托洛茨基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面前,托洛茨基在重大问题上是支持列宁的。在以列宁为首的政府中,托洛茨基担任外交委员,主管外交工作,对敌视新政府的国家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铁总执委”以罢工相威胁,要求以联合政府取代新政府时,党内一些重要领导人采取妥协态度,欲把列宁排除在外,在此关键时刻,托洛茨基和受他影响的一些重要领导人支持列宁,保住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关于是否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尽管他本人不同意列宁的主张,但最后表决时,他还是投了弃权票,使列宁获得了稳定的多数,实现了不惜代价与德国签订和约的主张。

1918年3月,托洛茨基担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担负起红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他设立了新的军区指挥体制,吸收了一些旧专家参加军队工作,在部队实行政治委员制。当外国干涉时,托洛茨基又亲临东部前线指挥战斗,采取严厉措施,下令枪毙了一名想逃跑的团长和一名政委,对整顿军纪、鼓舞士气、重振军威起了重要作用。

1896年,17岁的托洛茨基开始接触秘密性的政治读物,参加工人活动。在列宁创建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影响下,托洛茨基建立了以青年为主体的“南俄工人同盟”,为同盟起草章程,制定了社会民主主义的路线。托洛茨基的政治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1898年1月,托洛茨基被捕,流放西伯利亚。流放期间,对农村与社会问题做了调查研究,并发表了很多文艺评论。他经常同无政府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争论,对其理论持否定态度。他参加了西伯利亚社会民主党的活动。用托洛茨基自己的话说:“马克思主义无疑成了我的哲学基础。”

1902年秋,托洛茨基逃离西伯利亚。在列宁领导的《火星报》的影响下,他正式参加火星派组织,做一些联络工作。尔后,列宁要求他立即出国工作。托洛茨基经维也纳、苏黎世、巴黎来到伦敦。这次西欧之行,使他有机会结识侨居西欧的俄国著名人物,大大提高了他的政治知名度。在伦敦,列宁与夫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初次见面,托洛茨基给列宁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年轻的、很有干劲和能力的同志”。托洛茨基对列宁也非常尊重和崇敬,认为列宁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政治家。

托洛茨基开始为《火星报》写些小短文,后来写些政治性文章和社论。他的文章文体华丽,带有杂文腔,不愿接受别人的修改。后来,《火星报》编辑部决定让他在西欧的一些大城市公开露面,发表演讲,进行鼓动宣传。

鉴于托洛茨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才能,《火星报》决定派他回国从事地下活动。他不愿回国,列宁便决定让他参加编委会工作。年轻的托洛茨基感到了列宁对他寄予的厚望。

1903年春,《火星报》从伦敦迁往日内瓦。托洛茨基的思想和观点逐渐发生变化,由一名激进的火星派分子变为温和的调和派,在很多问题上持折中主义的立场。托洛茨基的思想之所以产生变化并持续很长时间,一是因为他年轻,有革命热情,而缺乏实际政治斗争经验;二是因为深受马尔托夫等人的影响,在观点上与他们日益接近,后来托洛茨基参加了孟什维克,成为其核心成员;三是因为他此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深厚,对革命的理解是抽象的,特别是没有完全理解列宁的集中制思想在革命中的作用。因此,在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托洛茨基支持了以马尔托夫为代表的“温和的”火星派。认为只有工人阶级占居民多数时,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才有可能,否认农民同盟军的作用。他反对政党应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认为每个罢工的工人都可以宣布自己是党员,只要统一在“一定的政治口号”下就行了,后来,托洛茨基发表小册子,认为列宁的“立场是没有出路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