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第1 / 3页)
春试秋考何时了,分数知多少,语文数学又英语,岁月不堪回首考试中,头名状元应犹在,只是姓名改,问君能有几多愁,就怕一纸红叉卷上留
不料这首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不知谁又说了一句:“为书消得人憔悴,备考累得没时睡”
“啊?”大家都惊讶不已。
只有陈之浩面不改色道:“杨略下此决心,实乃中国艺术界之幸事啊。”
“也是的。杨略就应该走艺术的路。”袁征放下书本。
“我以后,要多花时间练琴,不能陪大家了。”
杨略这话显然是对孙甜说的,每一次看到孙甜那高高在上的成绩,他都会感到莫名的伤感和彷徨;每一天,案上的卷子加厚一层,手中笔墨下降一截,都会深深地加重他的紧迫感。是孙甜让他在学习上重振旗鼓。但是现在他又决定走向钢琴,重新让十指在琴键上跳舞。在音乐中,他能忘记焦虑,忘记痛苦。
你在为谁读书(第二季):成就最好的自己
独自忧伤,不如集体狂欢·
“初三是一个真空的世界。”坐在单杠上的杨略若有所思地说道。
“真空?”孙甜站在旁边,双手交叉垂在淡绿色的裙子前。雨后的山风清新自然,天空飘过几朵浮云,太阳渐渐露出脸庞。
顾盛凌低着头,没有焦距的眼神更加迷茫。
“别这么伤感了,咱们五个人要一起奋斗,大家监督我啊哈哈”陈之浩总是能活跃气氛。
秋去冬来,斗转星移。
一个上午,老师们轮番进攻,河东狮吼的英语老师,到了下课,又足足说了四分三十五秒,才走下讲台。走到教室门口,还不忘说一句:“要不是你们上课说话,我也不用拖堂”大家顿感比窦娥还冤。
接着是六十岁的数学老师,夹着一大叠的试卷,不好意思地冲着大家笑,说道:“这是复习试卷,全真模拟的,希望大家要认真对待”不知哪一个在嘀咕:“老当益壮,真是佩服了得”
身在其中,吃得其苦,马达感慨万千,信手拈来一首《虞美人》:
“大家打算考什么学校啊?”杨略转过脸,面对着陈之浩和袁征,平静地问道。
“我……我,还不确定。”其实孙甜心中明白,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自己还应该去国外学习。
“其实凭甜甜的实力,重点高中是不在话下的,而且……”一旁的顾盛凌略微踟蹰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还有出国的机会呢,与我们学校合作的那个外国学校下学期初就要来挑选人了,听说名额不多,不过肯定非甜甜莫属啦。”
“其实,出国挺好的。”杨略神色凝重地说,“我也想去维也纳学音乐啊,国外的艺术氛围与国内不同,有机会了解一下也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要争取靠我的特长进入中央音乐学院。”
围栏外,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守卫在田野旁,远处,重重的青山,隔断了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