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第4节

第4节(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元代的官吏是中国历代同行中学识、修养最差的一群。因为元朝废除科举,官吏大多非科班出身,文化素养极差,道德操守也高不到哪里。官场一片漆黑。

旷古绝今的畸形排序: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被成为“臭老九”,就是从元朝发端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对腐败官吏近乎变态的仇恨,估计就是这时落下的病根。

他曾一度回忆说:“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

元统治者还把国民分三六九等,大搞民族歧视,刻意制造民族矛盾。突出表现就反映在他们对待汉族知识分子的愚蠢态度上。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1、生在旧社会

如果要推选中国历史上最金戈铁马气的朝代,非元朝莫属;但如果要推选最为人所不解的朝代,那也非元朝莫属。

“二十四史”中也属《元史》修得最扑朔迷离。元朝就这样以它那雄浑、神秘的魅力,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据说哥伦布时代的西方人,由于消息不通,仅仅因为受到一本《马可·波罗游记》的蛊惑,大家争抢着还想来元朝一睹天颜呢,可惜那时元朝已经灭亡一个多世纪了。

元廷甚至一度废除了科举,后来虽然不得不重开,但录取汉人(南人)的名额也少得可怜。很多汉族知识分子被迫沉沦民间,结果自然引起了他们对朝廷的极大不满,也使得他们对于大元更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老子既然没吃你的饭,自然心也就不会向着你

志不得伸的读书人与失去土地的破产中小地主、流亡的农民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大元的掘墓人。

读书不是万能的,但不读书却是万万不能的。

同理,读书人不是万能的,但少了读书人却也是万万不能的。

在历史学家眼中,大元颇有几分暴发户的味道——凭借军事强力,纵横天下,战无不胜,但好景不常,一个多世纪就近乎灰飞烟灭了。真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元末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蒙古贵族大量抢占土地,寺院和汉族地主等也起来大肆兼并,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断了活路,国家也减少了收入来源。

而苛捐杂税则多如牛毛:过节要交“过节税”,过生日要交“生日税”,管个事要交“常例税”,人情往来要交“人情税”,打官司要交“公事税”,发个传票、拘票要交“赍发税”……

既然做什么都得交税,那什么都不做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交“撒花税”。

当时流传一些顺口溜:“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