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 第4节

第4节(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古人云:“善不积则不足以成名,恶不积则不足以灭身”。七分人祸,加上三分天灾。

大元帝国的厄运即将来到。

看最新章节

2、废物是怎样练成的

就像宋徽宗一样,一开始的时候,怎么看元顺帝都不像亡国之君。

朝廷里少了文化气息,那些个粗人没有章法可循,勾心斗角、胡作非为就多了,有时连皇帝都敢杀,从公元1328年到1333年,短短五年时间,就换了五位皇帝,这样的帝国还有何安全感可言?

整个大元,到处都人心惶惶、怨声载道,到处都传诵着即将改朝换代的童谣。

如河北童谣:“塔儿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河南童谣:“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淮楚童谣:“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这些童谣中的很多后来都被朱重八加以利用过。它们在民众中的煽惑力确也是相当惊人的。比如这个“吴家国”,明明张士诚已经称吴王了,可是朱元璋为了应谶,居然也称了“吴王”。

揭竿而起的事件开始不断发生。有些造反者的旗上干脆就写着这样苦痛、无奈的心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甚至可以追溯更久远一点,包括西汉哀帝、东汉灵帝、隋炀帝等几位君主,仔细研究后,人们都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曾经也热血过。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所谓“中兴”现象,顺帝老兄也曾有志于帝国中兴,也曾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好青年。

别的皇帝多是见摊子太烂,干脆破罐子破摔,他老兄则是骄傲过度。

就像车子本来开得好好的,他老兄一得意就撒了把,最后就直接奔阴沟里去了。

少年顺帝即位之初,处于两大权臣燕帖木儿和伯颜的势力包围之中,皇位的巩固、身家性命的保全尚需时日,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和力量振兴朝纲、刷新政治。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风险系数的,只要造反的风险系数低于坐以待毙,那老百姓就一定会趋之若骛——存在高于一切,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曾有人专门统计过民国时期的一些强盗、土匪的死亡率,大致不到40%,而普通平民的死亡系数却超过50%。所以,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土匪窝子,尤其像东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天灾人祸突出的地方。

历史证明,人祸虽然是改朝换代的内在原因,但也不能忽视天灾的直接作用。

元末的四十多年间,天灾的记载可谓不绝于书(其实明末的天灾也是古今罕有)。

泰定元年(1324年),“两浙及江东诸郡水、旱,坏田六万四千三百余顷”;陕西自泰定二年至天历元年(1328年),“不雨,大饥,民相食”;至顺元年(1330年),广德、太平、集庆等路饥民凡数百万户;元统元年(1333年),“大霖雨,京畿水平地起丈余,饥民四十余万”,“黄河大溢,河南水灾,两淮旱,民大饥”;至正十九年(1359年)“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民大饥”,“蝗自河北渡汴梁,食田禾一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