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第3 / 3页)
后来,他重用脱脱,任命其为丞相,开始了政治上一系列的更新和改革,史称“脱脱更化”。
顺帝老兄这个头开得很漂亮,但可惜的是,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者总不能善终。
脱脱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兴文治、整顿吏治和发展经济,毕竟大元眼看就国将不国,眼睛没瞎的人都看得出来。
兴文治,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科举,修订典籍,《宋史》、《辽史》、《金史》也是此时在他的主持下才开始加紧编修的,虽然晚了一个世纪,虽然质量有些问题,但总算聊胜于无(历代都是在开国之初便给前朝修史,既是经验总结,又是向天下昭示新朝气象,只有元朝是接近末世才给前朝修史,也算是一大奇观)。
至正十年(1350),为了解决当时的通货膨胀问题,脱脱采纳左司都事武琪的建议,变更钞法,也就是发行新货币。不过结果事与愿违,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整个大元的经济更加混乱,物价飞涨,老百姓忍饥挨饿,富人却趁机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
他此时的遭遇,很像当年的秦始皇——甫一等位,就在吕不韦的阴影下过日子。更有点类似北周武帝宇文邕,完全是权臣宇文护等人的傀儡。
政治上的失意和被冷落,使得年轻的顺帝慢慢学会了忍耐和等待时机。
到顺帝继位的第三年,他将年号改为“至元”(后来又改为至正)。“至元”乃是元世祖忽必烈曾用过的年号,顺帝这么做的用意,无非是要向全天下表明——咱要实现大元帝国的伟大中兴
也就在这一年,他巧行借刀杀人之计,假伯颜之手除掉了燕帖木儿,接着又启用和培植了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年轻官员脱脱。
在政治新秀脱脱的辅佐下,顺帝又顺利地搞掉了伯颜。
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集数十万民工,并任命当时的工部尚书、名声尚好的贾鲁为总治河防使,负责修治黄河。
兴修水利本来是件好事,但一经元朝官吏之手,立马就神奇般地变成了一桩害民之举——他们大量抽调劳力治河,却不顾农时,老百姓连吃饭都发愁了,这帮蛀虫还乘机敲诈勒索,弄得民怨沸腾。
老百姓实在是受不了。“我真的
有趣的是:脱脱本是伯颜的亲侄子。但两人的政治理想完全不同,做人差距更是巨大。
伯颜纯粹是一靠军功起家的武夫,粗鄙狂妄、贪婪恶毒。时人曾写诗讥讽他道:“百千万锭尤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
而同一家门走出来的脱脱,跟他的大伯简直判若两人。他少时便有大志,又深受中原汉文化的熏陶、尤其钦佩儒家文化,眼见元廷大厦将倾,脱脱同志总想有一番作为。
换了别人,有个权焰熏天的伯父,巴结都还来不及,但脱脱刚好相反,却常常为此担忧。有一次他就对父亲说道:“伯父大人骄纵已甚,看来是没得救了。万一哪天天子震怒,那么咱整个家族都可能保不住了。而今不如早作打算,早早弃暗投明。”也就是说,他早就想跟自己为非作歹的伯父划清界限,这算是和顺帝想到了一块。
除掉了不靠谱的伯颜之后,顺帝终于成了一个堂堂正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