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第1 / 3页)
但面对朱老大的问话,他沉吟了半晌。
然后,缓慢有力地说了六个字:有德昌,有势强
老郭欣然应允,一则朱元璋好歹也是自己人,向南扩大地盘只好不坏,不然粮饷从何而出?兵源从何而出?二来这人不在自己眼前也好,太认真太勤奋了,愈发显出自己的懒散和无所作为。
就在这年夏末,朱元璋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向南进发。
当队伍行至妙山一带时,冯国用与冯国胜兄弟率众来投。
冯氏兄弟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读书人,一向少与真正读书人来往的朱元璋很是好奇兄弟俩的装束,他问道:你们既然是来投军,怎么还穿一身儒装?
冯国用的解释是,来得太匆忙,没来得及换。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4、南京南京
横涧山一战,出其不意,以寡击众,打出了朱元璋的名气。
名气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一笔无形的本钱,会产生品牌效应,让趋者云集。
但名气又是一种拖累甚至危险,对于树干来说,招风的树枝从来只有两种命运:分杈或被砍掉。
言毕,三人哈哈大笑。
冯氏兄弟是当地士林中的特出之辈,二人不仅自幼读书,而且还精通兵法。眼见天下大乱,便在家乡结寨自保。听闻朱元璋的名气,便前来投靠。
三人坐定之后,朱元璋试着问道:两位既是读书人,想必定有高见,恕我冒昧一问:环顾当今天下,纷扰异常,有何安定良策?
实话说,朱元璋眼下驻扎的地盘都成问题,还真没到风云际会,纵谈天下的地步。但卖草鞋的刘备,带着屡战屡败的杂牌军,有幸遇到诸葛亮,都能来一番指点江山的隆中对,朱元璋这一问实在也不算过分。
时年三十出头的冯国用,早在走出家门以前,就已对天下大势进行过一番思量,此次算是有备而来。
现在朱元璋手下人马急剧膨胀,从几十到几百到几千,眼下更是达两万之众,这不仅会让同辈诸将眼红,也会引起郭子兴等头领不必要的猜忌。
另外,濠州小城一座,易攻难守,在元军数次围困中,都是靠了运气才化险为夷。不仅仅是元军,就在义军大旗下,也有人在打濠州城的主意。
形势危如累卵,而城内主人郭子兴却仍旧宅在家里享清福,掩耳盗铃,得过且过。
朱元璋明白这点,所以他必须抓住时机,寻找新的地方去发展壮大,让敌人无法一口吃下自己。
横涧山之战后不久,朱元璋便向郭子兴提出向南发展,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濠州北面基本是刘福通等友军的地盘,而元朝在南面的统治却较为薄弱,相对容易攻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