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双喜临门(第1 / 3页)
“小吴,一会我去党校上课,你就呆在我的办公室里写东西,帮我留意一下电话和挂号信什么的。要是有人找我,帮我转到市委党校去,千万别离开。”黄宝顺临出门前反复交代办公室的小吴。
“黄主任,您就放心吧!我们都知道你这几天在等着你儿子面试的消息。我保证!在你没有回来以前,我连厕所都不会去,一有电话或挂号信我马上就帮你转到党校那边去!”小吴笑着说。黄杰考交代少年班的事政策研究室的人都知道,谁都明白黄宝顺这几天都在等这个通知。
“帮我盯住了,要是我儿子的通知来了,我请大家吃饭!”黄宝顺连诱之以利的手段都用出来了,生怕耽误了黄杰的通知。
“主任,你就放心吧,再不去,那边上课的时间就耽误了!”小吴用手一点手腕上的手表了,提醒着黄宝顺道。
黄宝顺一看时间,还真是的,要是再不去就真的来不及了,这才匆匆忙忙的赶往党校。
第三十九章双喜临门
别看黄杰的分数是没有问题了,但是能不能上交大少年班还不一定,特别是他要读的是免预科。WwW。qb⑤.Com
读交大少年班必须要从预科读起这是惯例,主要是因为少年班的孩子年龄太小,而且少年班主要的目的是对智力超群的孩子进行系统连续教育,力求他们能够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要是把这些交大少年班的学生用高考的分数来衡量,他们并不一定能比得过其他的学生,甚至许多人连大专的录取分数线都达不到,但是这些人很可能某个单科的成绩非常好,那么在读预科的时候,学校除了巩固和提高他其它科目成绩的同时,尽量引导他往这个单科上发展。这样两年的预科读出来以后,这个学生就会被安排到他最擅长的专业进行更系统的学习,直至他拿到硕士学位。在这期间预科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这些孩子的独立和自我学习习惯。毕竟少年班的学生年级都小,很多人平时在家里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根本没有独立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而且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最爱玩的年龄,如果在预科班的时候老师发现独立甚或能力实在太低或者实在难以管教,那么很可能会将这个孩子退回去,放在家里让父母管教好了再说。话句话说,能考进少年班并不等于真正就上了大学,两年的预科等于说是考察期,只有经过了考察期的孩子才能真正算是大学生。
黄杰的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因为他年龄小,只能读少年班。现在他申请免预科,也就是说他觉得直接有能力独立生活和学习,要直接取得学籍进入大学学习。大学不是幼儿园,对于像黄杰这么大的孩子,不是你说直接有能力就有能力的,要是给了你资格和学籍,但是后来又发现你根本就不能独立照顾自己和参加学习,让你退学你又不干,学校就麻烦了,总不能整天安排一个老师保姆一样的侍候着你吧?所以对黄杰这样要求免预科的学生,少年班的录取要求要比普通少年班学生严格得多。也就是必须经过学校一段时间的考察,只有在确定你可以正常独立的完成大学学业以后,学校才会考虑录取。
所有报考少年班的考生的试卷都不是按照正常改卷方式改卷的,他们每考完一科以后时间就会在当地考试部门的监督下将试卷当场封存,然后邮寄到所报考学校由学校负责改卷,自然的,他们的成绩也不会出现在高考的分数榜上,学院会根据他们的成绩决定是否录取这名学生进入本学院的少年班学习。
等黄宝顺赶到党校的时候,学员们都已经等在教室里了。
“对不起、对不起,我有点事耽误大家了,咱们现在就开始上课。”虽说坐在地下的人级别都比黄宝顺低,但是黄宝顺现在毕竟是老师的身份,耽误了总是不好。
下面县里面的学员并不知道黄杰的事,对黄宝顺的迟到都挺意外的。按理来说,到党校上课是一件大事,即便是市领导也不会迟到。再说黄宝顺作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本来课时安排的就比较多,当时他已经连续调了几节课了,这次来了还迟到,看来还真有什么事。
单独改卷的速度当然很快,正常情况下,高考结束十天左右,黄杰就会接到学校的通知是不是要到学院进行面试。如果面试没有问题,那么他很快就会接到录取通知书。如果是按正常程序需要经过两年预科班的学生这个时候就可以先回家过一个暑假了,但是像黄杰这样要求免预科的学生将很快被要求进入一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内,学校会安排老师对要求免预科的学生进行考察这个人到底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要是行了当然没有话说,要是不行,那么你可以选择按正常程序读预科,也可以选择先退学。
黄杰高考的分数一估出来,尽管不是很准确,但是毕竟他的分数是没有办法查询的,所以只要大概就行了。就凭这大概的分数,仪阳市一中的老师就非常清楚,这一回,他们学校是出名了,黄杰接到面试通知不过是时间的事,而且凭他平时的能力,谁也不认为黄杰会不能通过交大的考察。就凭这个,已经足以让一直关注着黄杰的老师们好好的庆祝一番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一个绝好的提升仪阳市一中名气的机会。
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仪阳市一中的校长等几个人甚至已经开始商量着怎么样利用黄杰被交大少年班录取的这个机会大肆宣传一下仪阳市一中的教育水平问题。
虽说事情的结果基本上已经能够确定了,但是黄宝顺在等面试通知的这几天还是感觉到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不但写不成文件,连到党校上课都魂不守舍的,讲出来的东西很是让在市委党校学习的各县干部感觉到莫名其妙。黄宝顺自己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连着几趟课都跟别人换了课。
能来市委党项上课的人要么是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要么就是仪阳市各部门的领导,大家的时间安排都比较紧张,结果黄宝顺连续跟别人换了几次课以后,实在找不到人替他上课了,这天上午,他只好强打着精神跑到了市委党校,这一天他有一节《马克思理论》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