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赴任(第1 / 3页)
今年东平县已经接受了好几个这样的大学生了,但是他们的工作都是由分配办安排的,秘书一样的年轻人很清楚,今年分配下来的人中唯一例外的就是眼前这位。刘局长前两天就交代过,说是会有一个从市里面分配下来的硕士生来找他,让年轻人帮他留意着。尽管刘局长没有说更多的东西,但是年轻人知道,这个人的来头一定不小,否则刘局长也不会亲自交代这个事情,更不要说管他分配的事情了。
“哎呦,你好、你好,我叫叶伟平,是刘局长的秘书,刘局长交代过这两天你会过来报道,我还想着一个硕士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怎么着也该跟我差不多年纪,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今年多大了?”叶伟平很会说话,一下子两个人的关系就拉近了许多。
黄杰连忙握住了叶伟平的手:“真是麻烦你了,我叫黄杰,今年19岁了,因为读的是少年班,所以毕业得也早。”这些事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算自己不说,报道表上也得填,况且叶伟平那么客气,多交一个朋友也好。
黄杰的话一说完,叶伟平顿时就明白了。怎么说黄宝顺都是仪阳市的副市长,他儿子考上交大少年班的事几乎市里面大小干不没有人不知道,黄杰早就已经成了各级干部教育子女的榜样了。虽然叶伟平原来不知道黄杰的名字,但是一联系他的姓,再加上局长特意交代的情况,想不知道他是谁都难。
“有什么麻烦的,来,先到我屋里坐一会,喝口水,我给局长打个传呼。”叶伟平并没有说破黄杰的身份,既然局长都没有提,自己就算知道了也还是装做不知道的好,再说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跟黄杰交上了朋友,说不定哪天他就能榜上自己的忙。
第四十二章赴任
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莫永军还不知道黄杰要到东乡县的消息,那他这个东平县长就当得太没有水平了。/Www。QВ5。c0М其实就在黄杰在仪阳市人事局报到的当天,恨不得黄杰刚刚走出杨向东局长的办公室,杨向东就第一时间抓起电话打给了莫永军。作为仪阳市人事局长和仪阳市组织部副部长,杨向东自然对市里面领导同志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楚的。
别看黄宝顺一走很低调,但是担架都知道,他跟东平县的莫永军、西张县的陈启明和杨平县的刘宇关系一直都很好。平时这三个人到市里来办事,最先进的办公室就是黄宝顺的办公室,有时候晚上不想赶回县里面了就住到黄宝顺家里。这次黄宝顺把自己的儿子黄杰定到了东平县,无非是因为莫永军在东平县当县长的关系。虽然黄宝顺已经反复交代杨向东,一切都安正常程序走,不要跟下面交代黄杰要到下面县里面的事,但是杨向东要是真的不跟莫永军打个招呼,那绝对就是他自己笨。
黄杰到东平县的时候也考虑了一下,他知道莫永军现在是东平县的县长,自己下来的事他应该已经知道了,要是自己一来就去找莫永军,一旦让别人知道了,少不得要说什么裙带关系之类的。反正自己的级别是死的,也没有必要利用关系找路子进个什么好单位,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就找到莫永军的,不如等报了到再说。
虽然几年没有到东平县,但是变化并不大,再说就这么大点个地方,全复杂也有限。黄杰随便找了个人问了一下就找到了东平县人事局。他是拿着仪阳市人事局开的分配表下来的,自然不用那么麻烦,直接找到局长办公室就行了。
一边把黄杰往屋里让,叶伟平一边说:“难怪我看着你年轻,原来是少年班出来的,听说少年班里都是一些神童,原来我还不相信,现在看到你我信了,19岁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大概放眼咱们仪阳市你是独一个了。”
黄杰客气一番自己找了张凳子坐了下来,水还是叶伟平帮打的,一边回应着叶伟平:“什么神童,运气好一点罢了,少年班不用考试,学校推荐以后面试能过就行,关键还得看预科两年的成绩,要是不行照样得回来。”黄杰说的是一般情况,他当然不会告诉叶伟平自己是一个例外,更不会跟他说自己是交大少年班年纪最小拿到硕士学位的,这些不是在这里摆显的东西,要是真的说出来就显得自己太肤浅了。
“嗨,想当年我们考大学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清华、北大之类的根本就不敢想,十几岁的时候还整天想着怎么逃学呢,可是那会你都已经上大学了,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没有办法比呀!”叶伟平一边按着刘局长的传呼号码,一边跟黄杰聊着天。
人事局局长办公室的门是关着的,黄杰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反应,倒是对门一间办公室里有人探出身来。
“你有什么事?”一个年级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上下打量了黄杰两眼,一下子就看到了黄杰手上拿着的档案袋。
“刚毕业来报到的吧?报到到分配办就行了,用不着来找局长,局长出去了。”年轻人挺客气的,看架势就是秘书一类的人,很是会来事。他虽然不认识黄杰一身的行头,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尽管黄杰并不像一般来报到的年轻人一般西装革履的,但是他身上的这一套休闲服肯定不是一般街边上买的便宜货,再说一般来报到人肯定早早就打听过要找哪个部门,正常情况下不会冒冒失失的跑来敲局长的门,说不定是跟局长有什么关系,当然客气许多。
“我是仪阳市人事局分配下来的,今年刚毕业,那边交代我下来以后直接找这边人事局的刘局长。”黄杰没有接着说下去了,他等着这个年轻人安排。
年轻人一听就明白了,一般从市里面人事局直接安排下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市里面没有指标了,而且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关系,结果就分到县里先干着。一般情况下,这些人的档案用不了多久也会跟着下来,这辈子就算在县里面扎下根了(当然,要是有本事升上去了另另一种情况就是带着锻炼性质分配下来的,这种人跟前面说的就完全是两回事了,谁也说不准他们是什么来头,但是肯定来头不小,而且他们的档案也不会跟着走,属于镀金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