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小先生 > 第三章:要想办法赚钱了

第三章:要想办法赚钱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宋的举人并非是终生制,大宋甚至都没有秀才这个说法,只不过大家习惯了称呼读书人为秀才而已。

大宋官方是不存在秀才和童生这两种功名的,所有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都可以称为秀才。

参加解试得中举人后,便有资格参加礼部的省试了,考中了便是贡士,再参加殿试,便可以中进士,之后由皇帝亲自进行排名,选出状元,榜眼,探花,甲等进士,乙等进士,丙等进士。

原则上进入殿试的人,都能成为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省试筛选下来的举人,愿则上只保留三年的功名,三年内没有任职官员,又没有考中省试,进入殿试的举人,功名便不在保留了。

所以想扩大学院的规模,只能是免费招收学生。

学生多了,他一个人肯定是教不过来的,要请先生来教书,便需要开支薪酬。

另外,很多学生离家比较远,书院最好给学生提供一顿午餐。

其实现在的这个时代,大宋是只吃两顿饭的,没有什么午餐。

不过赵福林还是习惯了一天吃三顿饭。

所以说,大宋的举人也不是终生的,如果不能再进一步,还是难免会打回原形,一切从头再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思想在赵书同的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赵福林要想在大宋,免费的教出许多的学生,首先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

只要他手里有钱,一切就都可以按照他的计划来进行了。

现在的问题是,赵家虽然也算是小康人家的水平,吃饭穿衣不成问题,家里还能养个丫环,专门侍候儿子吃饭洗衣,陪儿子读书红袖添香。

但免费招一帮孩子来读书,花钱请先生来书院教导他们,还要给他们每天供一顿饭。

赵福林毕竟年龄还不大,虽然这一次落榜了,但赵书同是不可能这么早死心的,所以让儿子一边教书,一边继续苦读,以便下一次省试时,可以考个举人回来。

举人可是可以有机会获得朝廷委任做官的,考中了举人便是吃上皇粮了,是可以光宗耀祖的。

不过中了举人也仅仅只是有机会做官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