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议事(第1 / 4页)
林清婉对四皇子微微颔首,也抬头看向兵部尚书和崔正,俩人正吵得面红脖子粗的,显然谁也不能说服谁。
钟如英既然给她写了信说明原委,自然也会上折给陛下,虽不至于如信中那样推心置腹,但同样将其中利害写明。
也是因此,朝中分为三派,以崔正为首的认同钟如英所说,认为事情既已到了这一步,不如就与蜀国合作。
但以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为首的人却觉得此举太过冒险,应该趁着事态还在控制中时紧急召回钟如英,做出惩罚,安抚好楚国。
还有一派则是以一声不发的工部尚书等为主,因为他们也不知该如何选择,前进一步,有可能是万丈深渊,但后退一步,同样有可能是魔窟,所以不论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都为难得很。
到了勤政殿,内侍便扶了林清婉下轿,一行人步行至大门口。
林清婉递上牌子,恭声道:“苏州林清婉觐见陛下。”
侍卫接过了牌子,悄悄地进去汇报了,不一会儿刘公公便跟着侍卫一块儿出来。
“郡主里面请,”刘公公低声道:“陛下正与几位大人商议国事,您不必特意请安。”
说罢悄悄地带了人进去,勤政殿里,兵部闵尚书正与崔正在激烈争吵,林清婉顺着刘公公的指引走到了四皇子座下,立即有宫人给她添了一张椅子。
唯有沉默,除非一方能够拿出有利的条件说服他们。
林清婉听了半天,总算是听明白了,东北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危险,不仅是钟如英,就是她也低估了那边的情况。
辽国已经受灾一年,不论是为了转移矛盾,还是为了不饿肚子,总之现在已经在边境一线集结了大量兵马。
先前为了不引起恐慌,林清婉知道的不过是十分之一罢了。
林清婉向上欠了欠身,算是和皇帝打过招呼,这才悄悄的坐下。
殿中的几位大人纷纷和林清婉颔首示意,继续听俩人争吵,对于林清婉出现在这里,他们见怪不怪,说真的,真要打仗,只怕这筹备粮草之事还得多依仗林清婉。
倒不是让她再捐粮,而是因为大家都发现她于经济上很有天赋,多半是继承了她父亲的天资。
要不是林智不愿接管户部,他也不会一直在工部任尚书。
反正朝中都有一个女将了,大家是不会介意再多一个同僚的,没看大梁都危在旦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