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通判杭州(第2 / 5页)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二百多号人齐刷刷的拱手行礼。
“好!”
王言摇头笑道:“文相抬举学生了,不过一州通判而已。况且学生尚未就任,民情不通,实务不精,国事不明。学生知文相不支持变法,学生也并非是逢迎文相。实在变法二字太过沉重,动摇人心,更动摇国本。且外敌环伺,虎视眈眈,一个不好便是满盘皆输,实难轻动。学生又如何敢言变法之事?”
殿试分三榜,上者进士及第,中者进士出身,下者同进士出身。还有其他的一些规矩等等,同明清没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在细节上有些不一样。
他说的铿锵有力,铁骨铮铮,甚至带了些许的杀气。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群臣们也安静下来,一时的为王言风采所摄,更为着时间蹉跎的快刀剜着心尖。
王言等人在外等了一会儿,就听见有官员喊话:“新科进士觐见~”
见小胖墩看向自己,范纯仁含笑点头:“确是如此,家父年岁大了,虽说子言开的方子调理的很好,但我还是不放心。”
又是一阵官方的套话,大意是经过了多年的读书学习,终于有所成就,能到这里非常的不容易,并在做人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要求。如此絮叨一阵,赵祯才让吏部的人开始宣读任命。
而且涉及到人事的任免,这其中自然有一些利益考量。一个萝卜一个坑,新科进士上位,原来的人就要挪挪地方,这里面的文章太多了,当然需要一段时间来讨论、确定。
王言蹙眉凝思不语,过了几息以后,对着赵祯拱了拱手,随即就在殿内迈开了步子,好像曹子建在世……
“嘿,我以前小瞧你了啊,你这个小书童说话很有高度嘛。”欧阳发抬起了头。
宋朝的官名是很长的,比如当朝文相‘推忠佐理功臣、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轻车都尉、平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的文彦博。
他这点儿小心思,文彦博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笑道:“尧夫之事,我已知晓,却是要写信问一问范公。”
“是,少爷。”小栋梁笑着点头,又问道,“方才少爷说归期已定,不知几时回扬州?”
王言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我是杭州通判,当世兄是汝州通判,尧夫兄是武进县知县,你也不用管武进是哪里,因为尧夫兄不受,要留在范公身边照顾。”
到这一步,科举的所有流程都已经走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到吏部登记、领了告身文书以及官服,接着就可以各回各家。在上任之前,有一个月左右的假期,让新上任的官员回家去安排事情,一应事务安排妥当以后再去上任。
范纯仁只是笑着,仰头看着漫天的繁星。
这就不能说车轱辘话了,王言稍作沉吟,回道:“变法为图强,图强为一统寰宇,天下太平。学生以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时移世异,绝无成法以统万年。做一些调整,是必要的。但万不可急躁,朝堂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必要掌控完全才好。”
随着吏部官员宣布任命结束,又是等了几息,王言等人拱手下跪行大礼:“臣等叩谢官家!”
左走三步,他朗声说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不过文彦博对待王言等人还是不错的,没有严肃的臭脸,一直是笑呵呵的,甚至热情的招呼着王言等人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