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皇太子 > 286章:吕梁

286章:吕梁(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承乾吹散热气,笑着问道:“你觉得高士廉如何?”

吕梁斟酌着道:“下官去年借调过民部一段时日,高大人为官清廉处事公允,是个贤良之人。”

李承乾点点头,又问道:“你可知申国公和我的关系?”

“下官知晓。”

李承乾突叹口气,“母后幼年丧父,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幸的舅公接去抚养,才安然长大,在母后的心里,申国公亦舅亦父。”

频繁的考试,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同时,也使得许多滥竽充数之辈混居庙堂,故到贞观时期,李世民改常科为四年一考。

常科有六科: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

难度最高的,是秀才科和进士科,尤其是秀才科,自贞观中期开始,就很少有学子去考,历史上,到了永徽年间,因无人参考,秀才科便被废除。

如果说,秀才科是万里挑一的话,那么进士科就是千里挑一,虽然难度仍是不小,但好歹能有两分希望。

一旦中了进士,就可直接授官,而不用像其他科一样,还得排队等吏部铨选。

“她是母后唯一的亲人,也是我的嫡亲之人,前些时日,申国公病重,我几次上门探访,看他老人家躺在床上形如枯槁昏沉不醒,我这心里格外的难受。”

“万幸的是,他老人家最后安然无恙,度过了这一劫。”

绕了一大圈,看向吕梁,笑着问道:“你可知申国公,是怎么突然醒过来的。”

吕梁摇摇头。

这选官可没个准,要是走运些,可能等个一两年就能选上,要是运气不好的,可就要等个五六年了。

故而,进士科届届倒也会有几人去考,并且,几乎都是寒门学子,那些出身名门和权贵之家的人,要么是去考简单的明经科,要么就去考更简单的明书科,对他们这些人来说,科举本就是个镀金的途径,没必要跟自己为难,去考什么不切实际的进士。

李承乾拎起小火盆上的水壶,往温凉的茶水中兑了点沸水,一股白气腾空而起,将他的眼睛遮的似虚似实。

“这十三人中,可有名家之后?”

吕梁回忆了下礼部今日刚送来的名册,轻点下颚道:“有一人,高尚书的嫡孙,名唤高德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