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 隆中对(第2 / 3页)
赵泽勇惊讶道:“这么便宜。不过呢,现在确实是缺钱啊。”
张澈点点头道:“确实,我看到您搞的建设了。但是您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用自己的钱来做这些事情是不合适的。我觉得还是得依靠省府的税收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计。而且这个交通系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要建好的,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把重要的地区,富庶的地区先连接起来,最后在组成网。”
赵泽勇点点头,详细的打听了一下混凝土公路和沥青公路的成本,对比一下真的比自己修建的公路便宜多了。当年赵泽勇修路并没有找外国工程师,心说,修个路还请老外没必要,于是只是在蒙自境内找了些老师傅,老工匠,让他们修,而且叮嘱不要怕花钱,修就要修最好的。这些老师傅也确实实诚啊,真的是用最好的方案来修,路基夯的很结实,然后上面铺上厚厚的青石板,仅仅是采石就是一笔不菲的的数额。
想明白后,赵泽勇决定该重启云南公路计划了,起码昆明到蒙自的公路要修通。
继续看建设大纲,此时已经翻到了军事部分了,其中一些观念跟中国,跟德国人都不同,赵泽勇又问道:“你这个治军之法,是不是欠妥当啊。我觉得我们目前的军队建设的不错了啊,军官也正规了,训练也正规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不然这几年怎么有那么多人来拉拢我们呢,北洋、孙中山,还有刘显世等军阀都拉拢或者求助过咱们的。”
赵泽勇真是一点就悟,就像这几天谈话中多次出现的情景那样。赵泽勇对自己这种举一反三的机变也十分满意,觉得自己这些年的浮沉看透了很多东西,但是尚没有准确的抓住脉络,此时经张澈一点就通。倒不是说张澈就比赵泽勇聪明,只不过张澈跟赵泽勇走的道路不一样,他是学院派,很多知识是经过前人经年积累下来的,如果只按照实际经验,实际上赵泽勇要丰富很多。
张澈道:“没错,我看过您建的那些工厂了,实在是没有计划,好像是想到什么做什么一样,这样的工业是长久不了的。”
赵泽勇心中略微不快,这些可是自己抄袭的五年工业计划,怎么能说没有计划呢。但是还是悉心听取张澈的意见。
“你这个改善交通,重点发展公路和水运系统,我就不太明白了。修公路可太贵了,我看还是修铁路划算。”
赵泽勇又挑出了一条问道。
张澈摇头道:“军队是不错,我观察过了,兵都是好兵,将也都是好将。可是有一点不好,兵只认将,将只识兵。”
赵泽勇点点头道:“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张澈解释道:“不然啊,公路也不贵啊。美国人已经修通了全国性的公路网,美国的汽车业才得以飞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一个公路运输系统的诞生。至于铁路吗,我看到了,您已经着手修建了铁路网了,大概有个两三年就该成型了。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自然就是公路了。”
赵泽勇点点头似有所悟道:“我说我的汽车在中国咋卖的不好呢,原来是路不行啊。不过公路修建还是太贵,当真是修不起啊。”
当年老福特说的话倒是有点道理的,说的虽然不好听,确实道路不理想的中国汽车是开不起来的,老福特的眼睛很毒啊,这老家伙看来是早就看到道路跟车辆的关系了。只不过为了修建蒙自境内的公路,就耗费了巨资,全省范围内的,赵泽勇就是倾家荡产怕是也修不通的。对于自己当年在蒙自十六县大修公路一事赵泽勇到现在都心有余悸,数亿元扔下去,也就只把蒙自地区的道路修通了,甚至到现在自己连蒙自到昆明的公路都不敢休。
张澈有些不解,怎么公路就贵呢?突然想到自己走访蒙自各地的时候,见到的通畅宽阔的青石板路,突然明了了。
笑道:“省长怕是不明情况吧,我见过您修的那些公路了,一水的石板路,路是好路,夯实路基,采山中坚石,打磨平整铺成路面,确实是好路,不过这样的修法就是有再多钱也不够啊。我所说的公路,是采用美国标准,硬化路面使用沥青石,或者混凝土,价格十分低廉。有个三五亿的样子大概就能修通全省的主要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