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田园(第1 / 2页)
李世民从长子处得知此事,暗道,若是能安插人手进去,最好不过。可惜,崔家并无招纳幕僚义士的意思,连那护卫也是从家奴中找寻的。只得作罢。
庄子上人手多,分作几组,又在周边临时雇佣近百人,还未完全解冻,西山便开始热闹起来。李承乾讲兄弟情分,禀告李世民后,工部即派出数名下层官员和十几个匠人指导施工。按照李世民的原意,顺便学习经验。因为朝廷的间接性介入,倒让木材、种苗等成本大大减少。崔瑾乐见其成,很是注意与这些官吏和匠人打好交道,以后说不得还要有求与他们不是?而那些底层官吏和匠人,见崔氏嫡子对他们如此客气,每日好吃好喝地供着,还额外给了一份酬劳,哪里还矜持,个个争先恐后地出主意想点子,让崔瑾这个伪农业专家受益匪浅。
动静大了,不少人呵呵笑着旁观。此如房玄龄便让遗直、遗爱两兄弟一有空闲便来帮忙。
房遗爱用帕子文雅地擦了擦鼻涕,道:“小十三郎,有何需要叔父帮忙的,你尽管说!虽说叔父没干过农活儿,但好歹比你多读了几天书,出个点子也是可以的。”
崔瑾再次恢复平静。虽然担心自家伯父安危,但天长路远,也是无法。只是希望自己给伯父的那包药物能发挥作用。
李承乾苦苦思索犁具的改进,四处查找资料,又虚心向工部有关官员请教,甚至到田间亲自试验。这番行为,让那些太子师甚为满意,也让那些大臣很是感动,在李世民面前频频夸赞。同时,关于“开源节流”的功课,他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论证,并请几名颇有才识的年轻臣子参与其中。李世民见他一心为国为政,也让各部门大力支持,凡太子所需,不得推诿不得敷衍,无论要钱要物要人,都须积极配合。
而崔瑾则着手考虑城外西山庄子的改造,根据当前实际,描绘出一幅相对先进、循环生态的田园图。
“瑾儿,这图看上去很是不错,但是,你可曾计算过投入几许?又何时能收回?”崔芮拿着那图,虽也心动,但还是要问清楚。这么大块地儿,若真按照图纸那般改造,不知要花费多少钱财。
崔瑾拿了张纸,一边计算一边道:“儿子准备分作五个部分。一是改造山下的田地,一部分田地采用复种法,先种植麦,待其收获深挖蓄水种植稻,水里可养鱼虾喂鹅鸭,稻谷收获,鱼虾也养肥了。接着便可以种菜,以套种法,种植韭、葱、蒜、菘菜、扁豆、油菜等等;其余田地,也以套种法,将麦、粟与高粱、豆、芝麻、棉花、花生等,按其株型高矮、生长时限进行合理搭配,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提高作物产量。二是半山种植的果树,也可采用套种法,在树间种植豆类、花生、蔬菜,培育菌菇,种植药材,最大限度地使用土地。同时,在其它不便栽种的地方则混种苜蓿和狼尾草等草料,以便规模化养殖牛羊等牲畜,也可喂食禽鱼,牲禽粪便可做田土间肥料。三是在宅子前面挖一片池塘,种植莲藕的同时,放养鲢、鳙、青、草、鲤、鲫、鲶等鱼,四周种竹。您想想啊,我们可既可观那接天莲叶,也可荡舟采莲,还能垂钓竹林间,是何等的雅致?另外,竹笋可食用,竹叶可入药,竹竿可制成各种器具。四是利用山上的树林,可种植药材,可放养野畜,当然,如虎豹之类的比较危险,还是谨慎些的好。这样,闲暇时,您还可带我们去打猎不是?五是利用温泉建温棚,栽种蔬菜和花木,不仅可满足自家的口腹,也可售卖。儿子粗粗计算了一下,因田土是自家的,人工是自家的,只是需要作物种子等,还有莲种和鱼苗,大约需要投入三千贯,实施后,且不说田间作物可增产两倍有余,单单是那莲藕和鱼虾,便可收回成本。”又将一叠厚厚的计划书递给老爹,给他介绍这是山下田地种植的,这是树林套种的,这是池塘所需,这是牲畜养殖,这是各片田地、作物的灌溉和管理规划等等。
崔芮对田间农作何曾深究过,看到这些,不由头疼。听说只需花费三千贯,算上来也不过买几幅字画的钱财,便松了口气。将那叠纸张大略翻了翻,便道:“你是家中嫡长子,这家业终究是你的,既然你想折腾,为父也不拦着。要人,庄子里有,要钱,寻管家。但是,你的学业不得懈怠,早晚练武不得停辍。”
如此简单就通过了?崔瑾有些意外,毕竟是三千贯,后世的九十万。或许是崔氏家大业大,或许是老爹视钱财为粪土。不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打造一个世外桃源,他还是很高兴。随后便开始实施计划,贵祥便成了他最有力的助手,李宝见他忙不过来,便自告奋勇地往返城外城内传话。
在崔府暂居的杜明等人听说后,也很感兴趣,在旁出谋划策。杜明家境艰难,读书之余也要下地干活儿,而曾正、曾文兄弟和吴俊仪也对农活儿并不陌生,所以很出了些好点子,纠正了崔瑾的一些不妥或不足之处,并加入葡萄和安石榴种植。如此,计划越发详尽细致,让大家更是期待。
李承乾得知,更是从宫里找了不少书册,一边学习,一边探讨,说,若是可行,连年也将皇庄改造一番,取得实效后,便推行全国。让他最感兴趣的是苜蓿和草料的种植,若是能加大产量,对中原牛马的养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到用时方恨少。崔瑾觉得,应该开始培养自己的班底,以后的事情越发多。可是,自己身边得力的只有贵祥,其余知书、知乐、知书、知术四人还是小孩子,能抵甚用?杜明等人是一心求取功名,即便考取不上,也不会考虑跟随自己吧,老爹那里不更有前途?此外,这用人也得自己放心才是,若是用了那奸猾之人,或是用到谁家的细作,岂不是得不偿失?用人之道,前世也没有什么经验。好在作为大唐接班人的李承乾颇有心得,倒也指点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