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秋日赏菊(第1 / 2页)
徐孝德忙虚心请教,但心里已有了猜测。
“徐大夫家中之事,均是崔小郎君在京中掐算而来,这都是为了太子殿下啊。前两年册封的那位苏氏小娘子,恃宠而骄,居然敢对太子殿下指手画脚,被降为良媛,这也是看在她年幼无知的份上。”李内侍缓缓道来。
徐孝德心中大惊,原来如此啊!
李内侍继续道:“崔小郎君算到贵府有一千金自小聪慧过人,颇有才能,最是贤惠,堪为太子妃。但是,这算是如此算,还人的路啊,还得自己走,是否争气,也得自个儿努力对吧?啊,是某失言了,还请徐大夫海涵!”
徐孝德连连称谢。心里更是明白过来为何昨日崔瑾要说那番话了,是让自己女儿多出去走走,多见见世面,不要像那些居于深宅之中的小娘子,除了绣花便是悲秋,最终养成小家子气,比如那个苏小娘子。哼,莫说还是太子,即便是寻常人家,哪有妇人对自家郎君指手画脚的,何况还是尚未成亲。即便要规劝,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才对。嗯,这个得多多提醒女儿。再说了如今这位太子爷,可算是史上最贤德最有才干的太子了,居然她还不满意,真不知苏氏的家教如何?
崔瑾很高兴给玦弟找了个玩伴,还是个神童。玦弟不同于自己,是带着千多年后的光环转世投胎而来。但是,和徐齐聃想比,玦弟非但毫不逊色,眼界更是要广阔得多。
前来拜访,自然不能耽搁主人过多时间,约好每十日休沐时可将徐齐聃送来,徐孝德便惭愧地提着一篮子水果,携子离开。马上,他思索着崔瑾的话,自家女儿将来必是不凡,可善加引导,若是整日关于深宅之中而两耳不闻窗外事,着实可惜了。崔小郎君这是何意?是说女儿今后能如东汉那位博学高才,与兄班固同著《汉书》、写下《东征赋》和《女诫》的曹大家班昭那般名垂青史?他不由激动了。他不以为是崔瑾看上了自己的女儿,因为世人皆知,五姓七宗是相互联姻,不娶不嫁他姓。而他,是不会将自家神童一般的女儿嫁人为妾的。
若是崔瑾知道,肯定要笑,呵呵,其实为帝王妃不是妾么?
待见到李承乾,崔瑾笑道:“大表兄,小弟可是将你未来的妻弟都要一起照顾了哟,以后你可得感激小弟。”李承乾慎重地拱手,道了声“有劳”。倒是让崔瑾讪笑着摸了摸鼻子。这位表兄越发正经了,真不好玩。
李世民召见徐孝德,对他进行了一番劝勉,任命为正五品上门下省谏议大夫。能回到京城,临近权力中心,虽然没能一步登天,但也让徐孝德很是高兴。他一生极为波折,早年丧父,由寡母抚养长大,尝尽人生冷暖。虽然十五岁便出仕,但随后天下大乱,滞留河朔地区,无法返回中原,期间历尽艰辛,直至贞观年间才回到中原。若是能安安稳稳地在京城中任职,再有机会得以提升,也免得妻儿随自己四处奔波,对儿女的前程也有好处。特别是年幼而早慧的女儿,京城中谋求一桩亲事总要好过外面。若是儿子再得崔小郎君提携,长大后必有一番前程。
由于李内侍的提醒,徐孝德很快便给女儿安排下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继续发挥特长,琴棋书画得样样拿得出手;二是自己得经常给她讲解朝中见闻,让她增长见识;三是要多与外界接触,若是能多与那些世家女联络,那就最好了。哎,可惜自己没甚根基。他轻轻叹息了一声。
不过,很快,徐孝德便安下心来。只过了几日,崔家小娘子便给徐惠下帖子,请她到崔府赏菊品诗。另附一书信,将此次受邀的小娘子一作了简单介绍,包括各自的性情爱好。徐惠见了那字儿,首先便是称赞不已,再看那内容,很是感激。还未见人,已经对崔家小娘子心生好感。
这次,崔瑜并未邀请五姓七宗的世家女。一是那个圈子极其排外,阎婉也是多次接触后,见其为人待物不错,所以才带进去的。二是不知徐惠性情和才情,冒然带入,担心她无法适应,反倒让她心生自卑。所以,一直以来,崔瑜从未提过携带或邀请苏媛参加那等顶级世家女之间的各种聚会,虽然她暗示过多次,越是如此,越是让崔瑜瞧不上,最后连自家举办的一些小聚会都不被她下帖子了。
徐孝德的打算很是长远,不料,很快便被一纸圣旨打蒙了。怎么?居然是册封长女徐惠为太子妃?不会吧?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随意全身一颤。怪不得崔小郎君说,自家女儿将来不凡,原来是如此啊!难道,自己被召唤回京也是由于如此?还有,崔小郎君说,不要将自家女儿锁在深宅中,那又是何意?这个,得仔细思索思索。还有,原来册封的那位苏小娘子是怎么回事,这个也得仔细打听。
他赶紧谢恩,给了传旨宫人一份大大的谢礼。徐惠落落大方地起身,她虽早慧,但也不知这嫁入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传旨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老熟人李内侍。李内侍呵呵笑道:“恭喜啊徐大夫,以后便是国戚了!不过啊,某还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徐孝德忙将他请到厅堂内看座看茶,洗耳恭听。他正纳闷着呢,怎这样的好事就落到自家身上了呢?
李内侍琢磨着,低声道:“此事本并外传,但因关系到某一神仙似的人物,担心徐大夫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所以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