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第四百九十一章 算计

第四百九十一章 算计(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除了科举,还有武举,三年一比,已经举行了几届,让那些不好文而爱武的儿郎们极为振奋。但是,不要以为你的武艺好便能中举,你得先如科举一样,先通过县级,然后是府(州)级的考试,在进入全国考试。京城全国武举,则先通过笔试(文化考试),侧重于兵法谋略。通过后,再是武艺考核。分为三场,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射、步射、平射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按照崔瑾最初的提议,武举不仅是需要武力超群之人,更是选拔将才帅才。选拔出来的武举人,在军事院校集中培训半年,再分配到各军队或兵部实践半年,正式成为大唐军官,品级正七品上致果校尉始,正六品上昭武校尉止。这又为庶人晋升提供了另一个平台。比如,第一届便出现了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人物,河东薛氏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河东王薛安都之六世孙薛礼薛仁贵。虽出身世家,但是到他的一辈儿已经没落。其父薛轨早丧,由寡母抚养长大,自幼家贫,仍坚持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可惜家世贫寒,只得务农谋生,娶妻河东士族柳氏。原本一直因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薛礼一见朝廷举行武举,立即报名参加,过关斩将,一路顺利进入全国武举,在考场上大放异彩,荣获武状元。原本柴绍想将此人收到海军的,不料待他知晓,已经被人抢先一步,如今分配到边关任职,此次也参加了西征作战,只是,不知在李靖、程知节等名将的光辉下,是否能崭露头角。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提到童试,房遗爱兴趣盎然地问:“玉恒,若是我去参加科举,你说有几分把握考中进士?”

自从房遗爱和李治被塞进来,除特殊情况,每日的功课都没有间断过,故此,崔瑾对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储备量还是很清楚的。顾霖等人参加科考前,崔瑾也曾出题给房遗爱和李治,完整按照科举的试卷。崔瑾如实回答:“若是没有意外,可以一路通关,会试时再经过两三月的强化训练,能进入二甲,但不能保证名次。策问没问题,主要还是基础知识方面和诗赋相对弱一些。”

房遗爱一听,大为振奋。能进入二甲就很不错了啊,你想想啊,全国有多少人参加科考,能够顺顺利利进入会试便不容易了。当然,他还可以因为门荫进入国子监学习,绕过童试、乡试,在国子监转一圈儿,经过考核(相当于毕业考试),直接参加会试。

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设国子学,学额三百人,学生皆为贵族子弟,教师二十四人。贞观元年(627年),唐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分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国子学生员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算学三十人。入学年龄为十四岁至十九岁,律学则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此后,因为一只附着了后世灵魂的蝴蝶的翅膀轻轻扇了扇,再次变革,国子监之下仅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国子生分为两部分,一是五品以上官宦子弟经考核后可进入,限额三百人;二是乡试各地州、府成绩卓越者,限额五百人。太学生主要是面对功勋贵族、四品以上官宦子弟,也就是后世的“贵族学校”,限额五百人,收费高,待遇好,学制三年,半年考试一次,补考不合格者责令退学。四门学限额一千五百人,五品以下子弟或庶人经考核后可进入,或者明经、杂科乡试中试者可进入。合计,不过二千八百人,连后世一个稍微好一点儿的中学都比不上。

李治倒是也引起了兴趣,追问道:“表兄,上次我见你给顾霖他们出的考题,后来会试中都出现过呢,你怎么猜到的?”

崔瑾摸摸鼻子,怎么说呢,从后世应试考试一路杀过来,进入华夏最高等学府,学成后又开始折腾学生,难道还没有掌握出题范围?虽然书籍多,但是,能够出题的也只有那么多吧?单单是应付考试,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若要说真正的学问,则是要经过长期研究认真钻研。不然,为何后世为何那么多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话说,他就亲眼见过,有个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然后只能去给人家当保安,和高中毕业生一样的待遇。这还是有志气的,总比那些心安理得当“啃老族”的强吧?

李治凑过去,神秘兮兮地问:“该不是表兄掐算的吧?哎哟,那可不成,太耗费心神了,划不来!”他还记得多年以前,崔瑾为了“救治”李世民,顺便改变长孙氏和李承乾的命运,一脸苍白地被抬出宫,还闭关修炼数月。据说,单单那一次,便损耗了他二十年的寿命。

崔瑾忍不住拍了他一巴掌,冷哼一声:“你倒是想得轻巧,若真是如此,干脆每次科举之前,为了不泄露题目,圣上干脆把我关起来好了。那都是我从众多书籍中认真梳理出来的好不好?至于策问,你多关注一些时事动态便大概能猜到了。稚奴,你是不是也很有兴趣去争夺那个状元的名头?呵呵,且不说你报名这一关就过不了,就算人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殿试时,圣上为了公平起见,一甲必是没有你的份儿了!”

李治撇撇嘴,不满地道:“那还是公平么?我还指望着能‘一日看尽长安花’呢!要做就做最好,既然不能成为头名,还有什么意思?罢了罢了,把这个机会让给那些立志于献身大唐繁荣昌盛伟大事业的殷殷学子吧!反正啊,我的俸禄已经足够这张嘴吃喝了。”

参加科举,还不是为了从仕。李治不用说了,出身决定了命运。房遗爱如今身上有正五品上开国县子爵位,正四品中顺大夫散职,还去折腾什么?为大唐做贡献?难道这些年所作所为就没有功劳?如今的爵位和官职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获得的。这已足以让他自豪。自己年纪还小,以后立功的机会多的是。这些年,他是看清楚了,紧跟崔瑾的脚步,钱有财有权有地位有,一切都会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