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我毕生的追求(第1 / 7页)
推荐小说:
难道前人都错了?
“你说的咱有些懂了,可朝廷的利益在哪里?”
“但是百姓手里有钱才能消费,钱从哪里来?”
“富人整天穿金戴银,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也微乎其微。”
“他们手中有钱,为了赚更多的钱,就必须去研究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更多的商品。”
朱元璋则有些头大,他感觉自己明白了,可这和他以往学到的知识相悖啊。
所以民富则国强的概念才能实现。
如果帝国体系能够构建完成,大明有的是办法度过衰退期。
可在古代,朝廷缺少这样的手段。
第255章我毕生的追求
话题的起因,还是和帝国体系有关。
陈景恪主张保护雇工权益,设立最低薪酬标准,让百姓手中能有所盈余。
“商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让百姓手中有钱。”
“百姓有了钱,才能消费才能去买东西,制造商品的人才能赚到钱。”
陈景恪很是欣慰,这小子学的不错。
有人将之归结于思想的差别。
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国债。
“生产技术的提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不一定就能有收获。”
但在古人看来两者就是相对的,至少在大多数时候是相对立的。
“制造商品的人手里有了钱,就可以扩大生产,雇佣更多人干活。”
“一般会接受雇佣的,都是失地的百姓。”
“他们有了一份儿稳定的工作能养家糊口,就不会铤而走险,有利于社会稳定。”
“还有我一直强调的生产力,主动去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
“普通人是没有能力去研究的,只有大商人才有能力。”